首頁>科學>

霍金老爺子已經隕落了1年多了,但是他的音容笑貌永遠活在我們心中,特別是他對全體人類的警告:不要主動和外星人接觸!

那麼霍金的警告有道理嗎?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警告是怎麼來的。

事實上,這則警告是有針對性的,其針對的便是那些提出、推動和從事METI的科學家們。METI全稱Message to the 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翻譯成中文就是“向地外文明發送資訊”。從事這一事業的科學家們興致勃勃地要把地球的位置、人類的特徵等等資訊投向廣袤的太空。但霍金懷疑,這一行為所換來的也許並不是和平的橄欖枝,恰恰相反,等待我們的有可能是勢不可擋的轟鳴的宇宙艦隊。於是,在《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的系列影片中,霍金便公開表達了對於後一種可能性的擔憂。

外星人入侵

在了解霍金的警告之前,我們先來詳細看一下這個METI專案。起初,人類相信腳下的土地便是宇宙的中心,自己則是上帝唯一的選民。不過隨著科學不斷蠶食宗教的領地,人們開始被迫承認地球僅僅是宇宙中極其渺小的一點,人類自身也遠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生物。許多嚴肅的科學家甚至認為火星上很可能就有生命,而當英國科幻作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描寫火星人入侵地球的作品《大戰火星人》在電臺播出的時候,更是一度造成社會性的恐慌。

但事實上,與這些樂觀主義者的預期恰恰相反,迄今為止,人類還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經得起考驗的證據,來證明外星生命真的存在。物理學家費米在一次閒聊中提出:如果外星人存在,他們在哪兒?為什麼我們找不見他們呢?這一問題便是大名鼎鼎的“費米悖論”,宇宙如此浩瀚,人類幾乎不可能是唯一的智慧生命,但為什麼人類從沒看到過他們呢?

對此有許多解釋。一些人認為,其實外星人一直在向我們傳送訊號,只是我們沒在聽。這一想法催生了後來的SETI專案,也就是Search for Extra Terrestrial Intelligence搜尋地外文明。其基本做法就是通過射電望遠鏡監聽太空中的無線電訊號。而另一些更加激進的人則認為,外星人並不知道人類的存在,所以一直沒有和我們接觸。那怎麼辦?簡單,咱主動一點,而這便是METI的由來。

事實上,METI的想法雖然由來已久,但這個專案目前還沒有真正實施,這倒不是因為人們的反對,而是因為METI自身還存在諸多技術問題。首先,我們該如何向語言體系根本就是另個次元的智慧物種設計資訊?在過去的50年裡,人們提出了許多想法希望解決這個問題,從完善的數學語言到基本的聊天機器人、音樂或象形文字等,但迄今還未達成共識。在很大程度上,科學家們一致認為,這種資訊必須包含數學和物理因素,因為它們可能是我們與外星人通用的兩種知識。而且科學家不打算將地球上的數學、科學與生活連線起來,而是將重點擺在強調數學與物理的本質之上。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資訊該傳送往何處?宇宙煙波浩渺,人們每年都可以發現更多的執行在宜居帶上的行星,所以科學家計劃,把目標對準附近的恆星,尤其是那些在宜居帶上有行星的恆星。

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開始,有過四次較大的類似於METI的專案獲得執行,比如在1977年,115張圖片、不同的自然界聲音、不同地區和文化的音樂、55種問候語言以及一些數學公式,分別被編碼到一張金唱片之上,然後由旅行者1號和2號攜帶升空。而每當這樣的專案執行時,都有人站出來反對,而霍金的公開表態,更是把公眾對於METI專案的爭議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可以說,霍金的憂慮不無道理。在我們的語言中,有諸如虎嘯山林、河東獅吼的說法,但像牛羊之類的動物卻沒有相似的待遇。這當然不是人類的偏心,而是因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有著完全不同的行為特徵:沒有攻擊性的食草動物通常不會主動暴露自己的方位,否則就是作死,而只有具備強大攻擊性的食肉動物,才會肆無忌憚地誇示自身的存在。這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的簡單推論。

而如果我們把宇宙也看作一個原始叢林,那麼人類顯然還沒有達到足以食肉的層次。最明顯的理由就是,人類還沒有發展出真正可行的載人太空航行技術,而任何一個能夠飛來地球的外星種族,至少在這一點上要遙遙領先於人類。於是,霍金這樣表達他的憂慮:如果外星人拜訪我們,我認為結果可能與哥倫布當年踏足美洲大陸類似。那對當地印第安人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的確,考慮地球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的情況,一個落後的文明在接觸到先進文明的時候,往往都會遭遇毀滅性的打擊。印加人、阿茲特克人、印第安人,類似的名單可以開列出長長的一串,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外星人也會對人類採取同樣的行為。前面提到的《大戰火星人》中就表達過同樣的觀點,類似的擔憂也在後來者的作品中不斷重複。

不過,宇宙是否真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這一點並非沒有爭議。同樣是大科幻作家的波蘭人斯坦尼斯拉夫-萊姆在其著作《索拉里斯星》中就提出,外星生命是與人類完全不同的存在,人類所追求的一切,也許在外星生命看來毫無意義。而另一些科幻作品則表達了更加樂觀的看法,比如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在其著作《接觸》中,就設想了一種善意的外星生命,人類與它們的接觸不但沒有任何壞處,而且它們還為人類帶來了珍貴的禮物。這部小說後來被改編成電影《超時空接觸》。

電影《索拉里斯》

《超時空接觸》

其實,另一方面上,即便我們考察人類的歷史,只要跳出西方中心論的視角,我們也能找到相反的例子。最著名的莫過於鄭和六下西洋。坐擁當時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艦隊,鄭和帶給沿岸原住民的,並不是西方人的那種征服與毀滅,而是來自帝國的禮物。同樣是歷史,我們為什麼不能認為外星人的心胸更加寬廣呢?

當然了,宇宙中的生命形式可能是無窮的,我們無法保證每一個群體都是友善的,只要有一個不遵守核心價值觀,也許人類的末日也就不遠了,而我們也確實不能保證不存在這麼一個文明。

其實,關於METI的問題簡單化之後,就是一個司空見慣的抉擇:你的面前有兩個箱子。一個裡面裝了100萬,另一個裡面是空的。你可以不開啟任何一個箱子,那麼你將得到十萬元的獎勵。而如果你選擇了其中一個箱子開啟,並且剛好是一百萬的那個,那你就可以得到這一百萬;但如果是空的,那麼你連十萬都得不到。現在,你會如何選擇呢?

在這個問題面前,人類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型別。一種是拿著到手的10萬塊錢,並在以後的日子裡懷念“當時有一個機會擺在我的面前,我卻沒有好好珍惜”;另一種則是不顧一切去開箱子,選中者欣喜若狂,未選中的則被歷史遺忘。

當然了,隨著兩邊的錢數不同,兩種選擇的人數比例也會發生變化。比如說,只要一塊錢的代價就可能獲得100萬的收益,或者需要80萬的代價才能獲得100萬,兩種情況下人的選擇會完全不同。但問題恰恰在於,很多時候,兩者的價值對比,遠不是1塊錢和80萬這麼一目了然。我是該結婚工作生子,還是該繼續讀書創業奮鬥,選擇前者我是不是就拋棄了未來無限的可能,選擇後者,我是不是又會跌落得很慘?最終老大不小一事無成?很多情況下,選擇本身摻雜了太多的價值取向,以至於我們自己的內心也無法權衡,更無法得到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答案。

METI的情況也是如此。這一專案的最壞結果是什麼?也許是人類滅亡、地球毀滅。而好的結果則可能是令人類擺脫困擾我們的問題,或者讓我們掌握宇宙的終極祕密。那麼這兩者能比較嗎?人類滅亡的風險會有多大?獲得終極祕密的機率又有多大?我們是否應該承受人類滅亡的風險,去追求宇宙終極的祕密?或者放棄虛無縹緲的妄想,繼續小心隱藏自己的存在?恐怕,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

霍金告誡我們不要主動和外星人接觸。但我相信,即便每個人都認可他的分析,但人類依然還有好奇的天性。在潘多拉的箱子面前,總有人不甘心現有的收穫,還是忍不住想要開啟它。而且,早晚會開啟。因為有人守護箱子,人類才得以延續;但因為有人開啟箱子,人類才得以進步。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還一直以為人是從猿猴進化而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