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外星生命已經被它掃死了
物理學家通過計算髮現強大的伽瑪射線暴能夠殺死一定範圍的宇宙生命,更致命的是伽瑪射線暴還有定期發生的規律,這對宇宙生命而言是個不利的訊息,因為這一情況可以阻止宇宙生命進化成高階物種。最新的評估認為,伽瑪射線暴可能清除了大約90%的星系空間,銀河系內也受到伽瑪射線暴的衝擊,地球生命在未來可能也將面臨類似的命運。伽瑪射線暴來自恆星進入生命末年時的爆發,強大的輻射可破壞DNA,並導致行星失去大氣層。
科學家還發現,伽瑪射線暴在過去5億年左右襲擊過地球,導致大量的生命滅絕,這個解釋或許能夠說明為什麼我們至今仍然沒有找到其他宇宙生命,科學家根據巡天觀測的結果也發現伽瑪射線暴可能讓許多星系毫無生機。地球在過去的歲月中也受到伽瑪射線暴的"洗禮",但地球生命卻頑強生存下來,這一情況也會宇宙中其他天體上出現,這意味著其他天體上的生命可能具有更頑強的生命力。
在過去的5億年左右,銀河系內的伽瑪射線暴事件讓銀河系大部分地區都無法生存,來自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的物理學家Tsvi Piran稱我們發現致命的伽瑪射線暴在銀河系內出現得非常頻繁,地球周圍也可能出現伽瑪射線暴,但是銀河系中央附近的伽瑪射線暴要更強大一些,位於銀河系邊緣地帶出現伽瑪射線暴的概率會低於50%。從距離上看,距離銀河系中央大約3.2萬光年之外宇宙生命生存下來的概率會更大一些。
從星系的分佈特點可以看出,生命適合在大型星系的邊緣生存,這裡的空間環境是最安全的,因此偌大的星系其實只有邊緣附近適合生存,此類空間占星系的10%左右。根據空間望遠鏡的觀測結果,宇宙中伽瑪射線暴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而且方向是隨機的,如果某個擁有生命的行星不幸處於伽瑪射線暴的釋放路徑上,那麼這顆天體上的生命將遭遇滅頂之災,科學家認為這樣的事件發生概率為1千萬分之一。
研究歷史
伽馬射線暴是1967年美國Vela衛星在核爆炸監測過程中由克萊貝薩德爾(Klebesadel)等人無意中發現的。
20世紀60年代,美國發射了船帆座衛星,上面安裝有監測伽瑪射線的儀器,用於監視蘇聯和中國進行核試驗時產生的大量伽瑪射線。
1967年這顆衛星發現了來自宇宙空間的伽瑪射線突然增強,隨即又快速減弱的現象,這種現象是隨機發生的,大約每天發生一到兩次,強度可以超過全天伽瑪射線的總和,並且來源不是在地球上,而是宇宙空間。由於保密的原因,關於伽瑪射線暴的首批觀測資料直到1973年才發表,並很快得到了蘇聯Konus衛星的證實。
冷戰時期,美國發射了一系列的軍事衛星來監測全球的核爆炸試驗,在這些衛星上安裝有伽馬射線探測器,用於監視核爆炸所產生的大量的高能射線。偵察衛星在1967年發現了來自浩瀚宇宙空間的伽馬射線在短時間內突然增強的現象,人們稱之為"伽馬射線暴"。由於軍事保密等因素,這個發現直到1973年才公佈出來。這是一種讓天文學家感到困惑的現象:一些伽馬射線源會突然出現幾秒鐘,然後消失。這種爆發釋放能量的功率非常高。一次伽馬射線暴的"亮度"相當於全天所有伽馬射線源"亮度"的總和。隨後,不斷有高能天文衛星對伽馬射線暴進行監視,差不多每天都能觀測到一兩次的伽馬射線暴。
由於伽瑪暴的持續時間非常短暫,而且方向不好確定,起初對伽瑪暴的研究進展十分緩慢,連距離這樣的基本物理量都難以測定,1980年,基於Ginga衛星的觀測結果,許多人相信伽瑪射線暴是發生銀河系中的一種現象,成因與中子星有關,並圍繞中子星建立起數百個模型。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籍波蘭裔天文學家玻丹·帕琴斯基提出,伽瑪射線暴發生在銀河系外,是位於宇宙學距離上的遙遠天體,然而這種觀點並沒有得到普遍認可。
1991年美國發射了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臺(CGRO),這顆衛星的八個角上安裝了八臺同樣的儀器BASTE,能夠定出伽瑪射線暴的方向,精度大約為幾度,幾年時間裡,對3000餘個伽瑪暴的系統巡天發現,伽瑪射線暴在天空中的分佈是各向同性的,支援了伽瑪射線暴是發生在遙遠的宇宙學尺度上的觀點,並且引發了帕欽斯基與另一位持相反觀點的科學家拉姆的大辯論。
如果伽瑪射線暴確實位於宇宙學尺度上,那麼由它的亮度可以推斷,伽瑪暴必定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往往在幾秒時間裡釋放出的能量就相當於幾百個太陽一生中所釋放出的能量總和,是人們已知的宇宙中最猛烈的爆發,例如1997年12月14日發生的一次伽瑪暴,距地球120億光年,在爆發後一兩秒內,其亮度就與除它以外的整個宇宙一樣明亮,它在50秒內釋放出的能量相當於銀河系200年的總輻射能量,比超新星爆發還要大幾百倍。在它附近的幾百千米範圍內,再現了宇宙大爆炸後千分之一秒時的高溫高密情形。而1999年1月23日發生的一次伽瑪暴比這還要猛烈十倍。
1996年,義大利和荷蘭合作發射了BeppoSAX衛星,這顆衛星能夠準確地測定伽瑪射線暴的方位,定位精度約為50角秒,這就為地面上的望遠鏡在伽瑪暴未消逝之前尋找其光學對應體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在它的幫助下,天文學家們率先發現了1997年2月28日爆發的一個伽瑪暴的光學對應體,稱為伽瑪暴的"光學餘輝",後來又陸陸續續地發現了數個類似的餘輝,不僅有可見光波段的,也有射電波段,X射線波段,並且還證認出了伽瑪暴的宿主星系,對宿主星系紅移的觀測證實,伽瑪暴遠在銀河系以外,是宇宙學距離上的天體,餘輝的發現使人們能夠在伽瑪暴發生後數月甚至數年的時間裡對其進行持續觀測,大大推動了伽瑪暴的研究。
至2015年人們已經觀測到了2000多個伽馬暴。
研究成果
襲擊地球
廣泛的理論認為,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在四億多年前的奧陶紀,地球曾被伽瑪射線爆襲擊,天空中會出現兩個太陽的現象,70%的大氣被破壞,致使海洋生物鏈基層被破壞,75%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這就是第一次物種大滅絕,使脊椎動物成為了地球上新的霸主。
科學家發現一場神祕的短伽馬射線暴產生的高能輻射可能襲擊了公元八世紀的地球。如果同樣的情形發生在現代,可能造成衛星毀損,甚至破壞地球臭氧層,對地球生物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在2012年,科學家宣佈在古樹木年輪中檢測到高水平的碳14同位素和鈹-10含量,而這些古樹木形成於公元775年,這項發現暗示了在公元774年或者公元775年發生了宇宙高能輻射襲擊地球的事件。當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輻射與高空大氣中的原子發生碰撞後,便形成了碳14和鈹-10。
通過研究,科學家們排除了距離太陽系較近的超新星爆發的可能性,這是因為人們並沒有記錄下天空中出現的異常現象,而且現代天文學沒有觀測到可能的天體殘骸。
由此,科學家提出了另一種解釋,認為這次宇宙高能輻射襲擊地球可能源於兩個天體發生的合併事件。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就會釋放一些伽馬射線,天體的合併伴隨著短暫而強烈的伽馬暴,但是在可見光波段上可能沒有任何跡象。
科學家還指出,此類天體事件距離太陽不會低於3000光年,因為少於這個距離發生的強伽馬暴和天體能量釋放就可以導致地球生命滅絕。天文學家也在尋找這個神祕的宇宙天體碰撞殘骸,可能是一個僅1200年曆史的黑洞,或者3000至1.2萬光年處的中子星等。
科學家表示,地球暫時不太可能再遇到一次同樣的情況,但若這種情形再度發生,外太空的現代人造衛星將首當其衝受到影響,高能輻射還會造成地面通訊、氣象研究中心癱瘓。而如果強伽馬暴距離地球更近的話,輻射威力將足以摧毀臭氧層,這會對地球上的生命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嬰兒宇宙
伽馬暴發生在宇宙6億3千萬歲的時候,直接證實嬰兒宇宙中活躍著爆發的恆星和新誕生的黑洞。"這個新發現的伽馬暴打破了所有的紀錄,"Berger說。"它輕易地超越了最遙遠的星系和類星體。實際上,它表明,我們可以利用這些壯觀的事件來找到第一代恆星和星系。"
一旦大品質恆星的核燃料用盡,塌縮成一個黑洞或者中子星,通過恆星在生命終點排出的氣體外殼噴發出氣體噴流,典型的伽馬射線暴就發生了。這些噴流加熱氣體,產生在其它波段觀測到的短暫餘輝。"爆發的餘輝提供我們關於爆發恆星和其環境的很多資訊,"Leicester大學的Nial Tanvir說。"但是因為餘輝消逝得如此快,我們必須快速瞄準並定位它們。"
Tanvir和同事們在三個小時的爆發時間內,用夏威夷莫納克亞的英國紅外望遠鏡探測了一個紅外源。同時,賓州大學的Berger和Derek Fox用莫納克亞的雙子北望遠鏡得到了餘輝的紅外影像。
天文學家注意到,該源在最長波段的影像中存在,但是在最短的微米波長的影像中不存在。這一"缺失"對應的精確距離為130.35億光年,或者紅移為8.2,使得它成為人類迄今看到的最遙遠的天體。前紀錄保持者是去年九月才發現的,它的紅移為6.7,或者1億9千萬光年,GRB 090423顯然成為新的領跑者。
2016年
大規模滅絕總是與"厄運"和"陰暗"相聯絡,它總能牽動我們的思緒,拓展我們的想象空間。畢竟,"恐龍的滅絕或許由小行星撞擊引起"這樣的猜測,聽起來是那麼地具有傳奇色彩。
但並非所有大規模滅絕都如此富有戲劇性,也不是所有罪魁禍首都如此容易識別。發生在4.5億年前的奧陶紀大滅絕是地球五大歷史事件之一,導致海洋物種數量急劇下降。證據表明,這一鉅變發生在冰河時代,而伽馬射線爆發是最有可能觸發此次大規模滅絕事件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