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圖片來自pixabay.com

量子力學違反直覺的一點在於,單一事件能夠以疊加狀態存在。這種疊加態非常脆弱,如果有關事件發生的地點、時間等任何資訊洩漏到環境中,即便沒有人會真正去記錄這些資訊,疊加態也會遭到破壞。然而,當疊加態真實產生時,它們會導致與經典物理學觀測不一致的觀測結果,讓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理解產生質疑。

sciencedaily.com網站當地時間12月21日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薩克萊核研究中心(CEAS)的研究人員證實了一種在兩個不同時間點同時存在的振動狀態,並透過測定與振動相互作用的光束之間最強的量子相關性,驗證了這種量子疊加態。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科學進展》雜誌中。

研究人員使用短鐳射脈衝觸發了鑽石晶體內部特定的振動模式。每一對相鄰的原子像彈簧連線的質點一樣振動,這種振動在整個點亮區域是同步的。為了在此過程中節省能量,一種新色光發射併產生了光譜紅移。然而,實驗結果與經典場景產生了衝突。相反,光和振動都應該被描述為粒子或量子:光能被量子化為離散的光子,而振動能被量子化為離散的聲子。因此,上述過程應該視作源自鐳射的一個入射光子裂變成了光子-聲子對。這並非經典物理學的唯一缺陷。在量子力學中,粒子能夠以疊加態存在——正如著名的薛定諤的貓,可能“同時存活和死亡”。

更有悖常理的是,兩種粒子會產生糾纏,失去獨立性。由於兩種粒子都可以用共同的狀態(波函式)加以描述,它們之間的關聯性比經典物理中可能存在的關聯性更強。這可以透過恰當的測量方法來證明。如果結果違背了經典極限,就能肯定它們產生了糾纏。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設法使進入晶體的鐳射光子裂分時產生的光子和聲子(即光和振動)糾纏在一起。為了完成這個“魔術”,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組實驗,讓光子-聲子對能夠在兩個不同瞬間產生。經典情況下,粒子對在t1時間產生的機率為50%,或者在t2時間產生的機率也是50%。透過精心設計實驗,科學家們抹去了t1和t2的資訊。量子力學預測聲子-光子對會糾纏在一起,並以t1和t2的疊加形式存在。最終,測量結果完美證實了這一預測,實驗結果與經典機率理論不相容。透過建立光與振動的糾纏關係,研究人員在日常經驗與量子力學之間架設了一座橋樑。

科學家們預言,量子技術將掀起計算、通訊和感測等領域的技術革命。論文作者、EPFL量子與奈米光學實驗室負責人Christophe Galland說:“量子技術依賴的量子效應非常脆弱,只能存在於高真空條件或極端低溫中。我們的研究表明,即便是普通材料,也能在環境條件下維持微妙的量子特性。當然,產生的量子關聯在僅僅4皮秒之後就消失了。這種超短時間尺度為超快量子技術的開發提供了啟示。在量子科學領域,科學家們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

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編號:2375-2548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2/201221160511.htm

12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恆星耀斑並非“殺手”,而是尋找外星生命的“偵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