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NEWS

10.28-11.3

我們為您精選一週 最熱的科技資訊

●●●

一週焦點

高分七號衛星成功發射高清3D立體大片

11月3日11時22分,中國首顆民用亞米級高解析度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高分七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取得圓滿成功。

據悉,高分七號衛星是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民用領域裡的一枝“新秀”,更是一個“驕子”。現在,高分七號橫空出世,不同的是他屬於光學立體測繪衛星,是家族中唯一可以拍攝“3D”立體大片的衛星。

前延點評:“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作為“高分家族”中的重要成員,高分七號與兄弟們一樣富有非凡的使命,未來將主要為自然資源部、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和國家統計局等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服務。

一週爭議

太陽系最小矮行星或將易主

研究發現健神星非常接近球形,並且滿足矮行星的四個條件。 在一項發表於《自然·天文學》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觀測了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的健神星(Hygiea),獲得了最清晰的成像圖。研究發現健神星非常接近球形,並且滿足矮行星的四個條件——圍繞太陽旋轉、不是衛星、沒有清空其軌道上的其他天體以及品質足夠克服引力以達到近於球形。根據觀測結果,健神星其直徑約為430千米,如果該結果得到確認,健神星將代替穀神星成為太陽系內最小的矮行星。

前延補充:矮行星品質和大小的上下限,在國際天文聯會會員大會的5A決議案中並沒有規範,沒有嚴謹的上限,即使一個比水星還大的天體,若未能將鄰近軌道的小天體清除掉,也許仍然會被歸類為矮行星。

一週明星

中國成功研製世界最大萬米級載人艙

由中國自主研發的全海深載人潛水器萬米級載人艙成功建造完成,可搭乘3人下潛。這是目前世界上空間最大、搭載人數最多的萬米級載人艙,已於近日通過全海深靜水外壓試驗考核和總體整合單位驗收。所謂全海深科考,就是深潛裝備在任何海域深度科考暢行無阻。要實現這一目標,科技工作者必須突破1.1萬米深潛技術,進入世界大洋最深處即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因此全海深載人艙,有時也被稱作萬米級載人艙。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是中國“十三五”部署的首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該潛水器建成後將在世界最深的海洋,完成載人下潛並進行科考作業。

前延點評:全海深載人艙的成功研製,標誌著中國鈦合金科學技術和製造成形工藝邁入了國際前列,極大促進中國深海科學研究,可謂戰略意義重大。

企業動態

Exegenesis Bio獲逾千萬資

谷歌釋出世界最大任務型對話資料集SGD讓虛擬助手更智慧

近日,谷歌軟體工程師Abhinav Rastogi和工程主管Pranav Khaitan稱在谷歌虛擬助手中,已經引入了新的方法,更好地支援新服務。

谷歌團隊稱,目前虛擬助手可幫助使用者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包括尋找航班,搜尋附近的活動和電影並進行預訂,從網上獲取資訊等等。而像Google Assistant這樣的大型虛擬助手,需要與眾多領域中不斷增加的大量服務整合在一起,但每種服務都可能具有重疊的功能。目前,谷歌已釋出SGD資料集,谷歌表示,釋出SGD資料集的基本目標是應對許多現有資料集無法充分解決的現實挑戰。谷歌研究團隊稱,SGD資料集是目前公開可用的、最大的任務型對話資料集。

前延點評:科技不斷創新迭代,我們也期待研究界將其用於對話技術的發展創新更近一步!

人工智慧

Hod Lipson:未來機器人將有自我意識

機器人研究權威專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Hod Lipson認為,未來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樣一天:世界上的機器獲得自我的意識。他認為自主意識的機器人帶來的好處將會遠遠超過它的風險,它們會越來越複雜,總有一天人類將無法直接照顧這麼多、這麼複雜的機器人,因此,人類要想辦法讓機器人自己來照顧自己。

前延點評:關於這個問題,人類曾做過各種各樣的想象。就出現在電影銀幕上的人工智慧型別來說,就有成為人類朋友的“大白”,也有試圖毀滅人類的“終結者”,利益從來都是與風險並存的。若你對人工智慧感興趣,小編推薦一書《生命3.0》看完定讓你細思極恐。

材料科學

科學家研製特殊材料 製作手機屏可抗摔可防彈

美軍科學家最新研製一種透明金屬“粘土”物質,可用於製造超級堅固的螢幕和顯示器,未來人們的手機螢幕可能具有防彈功能,不必再擔心摔到地面上手機螢幕破碎。

據悉,這種新型材料是由鎂和鋁成分為主的尖晶石(MgAl2O4)製成,它比防彈玻璃更加堅固,重量更輕,研究人員表示,它還可以用於保護飛行器、駕駛艙、航天器和衛星。

前延補充:為什麼我看到這新聞,滿腦子想的卻是當年的諾基亞

天文物理

NASA計劃於2022年派月球車去月球找水

日前,在國際宇航大會上,NASA局長吉姆·布里登斯廷正式宣佈,美國計劃於2022年派一輛月球車登陸月球南極。這臺月球車全名“揮發物調查極地探索月球車”,縮寫為“VIPER”,將探明月球南極的水冰分佈、幫助繪製首張月球水資源地圖。去年,已有研究通過光譜分析發現了月球南極存在水冰的直接證據。而VIPER的實地探測,將為NASA宇航員重回月球的計劃提供助力。

前延補充:水是月球上的一個關鍵資源。通過挖掘水冰,宇航員可能能夠提取出它的氫和氧,並利用它製造火箭燃料。在地球到月球的往返旅程中,輕裝上陣,若把眼光放的再遠一些,甚至支援未來的火星任務,也可以把月球當做一箇中轉站。

科技軼聞

美國不讓中國參加的國際宇航大會 把獎頒給了中國科學家

在2019年國際宇航大會上,86歲的戚發軔院士獲得了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另據央視新聞報道,中方代表團集體缺席了10月21日開幕的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大會,原因就是美方沒有及時發放簽證。戚發軔是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東方紅一號”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為空間技術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此前,他因“921”工程需赴美開會時也曾因簽證問題受阻。

前延點評:簽證會遲到,但這並不妨礙中國科學家獲獎。宇航大會這一波操作可謂啪啪打臉(美國政府和美國外交部啊!)

---------------------------

本週名言:

科學發展的終點是哲學,哲學發展的終點是宗教。

——楊振寧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海王星發生什麼事了?時速2414公里的颶風再次重新整理了太陽系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