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做為全球科學家最高榮譽,成為每一位科學界畢生的追求和目標,能夠得到這項殊榮的科學家,付出得到回報,每一位科學家都會欣喜若狂,因為這是他們的榮譽。甚至,他們的國家也會一片歡騰。
日本化學家吉野彰,因為發明了現代鋰離子電池(LIB),獲得了諾貝爾獎。提到現代鋰離子電池(LIB),它的發明過程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涉及到了此次因為發明了現代鋰離子電池(LIB)獲得諾貝爾獎的三位得主,他們分別是美國的斯坦利·惠廷漢姆、古迪納夫和日本的吉野彰。
其中,古迪納夫更是創造了一個諾貝爾獎得主的記錄,他今年已經97歲高齡,獲得如此殊榮,實至名歸!讓我們對古迪納夫表示祝福,如果沒有他,咱們今天的智慧電話絕對還是大哥大。
故事要從惠廷漢姆說起,作為鋰電池的創始人,他屬於基石。在1970年,他成功製作了這個世界上第一個鋰電池,當時的材料使用的是金屬鋰和硫化鈦,一個負極材料,一個正極材料。鋰電池問世,同時也遇到了一個瓶頸,因為金屬鋰屬性太活潑了,不管遇到什麼,都會放電,這一點特性讓鋰電池的發展擱置了。
這個問題留給了諾貝爾獎的第二位得主古迪納夫,他的故事很吸引人,既讓人佩服,又讓人好奇,這都和他這個人本身不服輸的性格有關。
古迪納夫這個人,每次提起都讓野哥覺得佩服,他在三十歲的時候,才剛剛參加完二戰,回來之後,別人都開始找工作,他卻非要去讀博士,大家都笑話他啊,你這想法太不切實際了吧,等你讀完博士,都成了老頭了,萬一不能畢業,那不是白白浪費時間嗎?
古迪納夫知道這樣的話雖然不好聽,但都是實話, 可是他天生要強,不服輸的性格讓他毅然決然的走上讀博之路。在大家都不看好的情況下,古迪納夫堅持了自己的夢想,並且順利畢業,成為一名博士。直到古迪納夫53歲的時候,他才在偶然的情況下接觸到了鋰電池專案,他一下子就像著了魔一樣陷入其中,當古迪納夫對此深入研究的時候,他很快發現了這個問題,那就是金屬鋰做電極太活躍了,這種不穩定很可能會造成爆炸。
古迪納夫雖然年齡大了,但是他的執著品質卻一點都沒有改變,憑藉他的堅定的毅力和淵博的學識,他很快找到了可以取代金屬鋰的材料,它就是鈷酸鋰。利用鈷酸鋰解決了穩定性帶來的安全問題後,鋰電池才開始有了價值。
可惜的是,在古迪納夫去牛津大學申請專利的時候,牛津大學這所世界著名大學也走了眼,他們認為這項專利沒啥意義,竟然給拒絕了。萬般無奈之下的古迪納夫以超低的價格將鈷酸鋰這項技術賣給了英國原子能科學研究中心。
牛津大學不要的東西,人家日本人倒是如獲至寶,他們從因國人手裡買來了鈷酸鋰這項技術,這家公司的名字叫索尼。
1991年,索尼公司正式藉著鈷酸鋰這項技術為基礎,幹了一件大事兒,釋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商用鋰離子電池。
做出這個貢獻的人,正是咱們的第三位日本科學家吉野彰。
不過,故事到這裡沒完。古迪納夫並沒有因為鈷酸鋰申請專利受挫而放棄,他就是這麼一個不服輸的人。鈷酸鋰並不完美,他的卻點是鈷很貴,最大的缺陷是汙染環境,回收困難,並且抗過充和迴圈效能差。
這樣的缺點被古迪納夫發現之後,這不完美了啊,他心裡很難受,於是再一次踏上了征服鋰電池的道路,而這一次他要克服的不是其他,正是他自己研製的鈷酸鋰技術。
1997年,對中國是一個好年頭,對古迪納夫來說也非常不錯。這一年他找到了以個替代品——磷酸鐵鋰。這東西是什麼化學成分就不解釋了,但是這東西的價效比極高,既安全,又經濟實惠,這一重大發現,卻沒能給古迪納夫帶來什麼實質的變化,上一次的成果沒人認可,被賤賣了。這一次的研究成果呢?被盜竊了。
原來啊,有一個叫岡田重人的日本人,經常來和古迪納夫做學術交流,古迪納夫這人一直做科研,特別實在,就沒拿岡田重人當外人,可他卻忘了這世界上有商業這一說,他的所有磷酸鐵鋰技術成果以及資料,都被日本人拿去了。
不久,NTT將磷酸鐵鋰在日本申請了專利,可能是良心發現了,或者是有所顧忌,他們只申請了日本的專利。古迪納夫他憋屈啊,但還是趕緊去了美國申請了專利。
按理說,一個人起起伏伏,沒有被擊倒,還能再次站起來衝擊更高的目標,最終收穫成果,就算勵志故事,到這裡也就差不多結束了。但是,你不得不承認,古迪納夫真不是一個凡人,他申請了磷酸鐵鋰技術專利之後,並沒有停歇。
鋰電池的電解液是液態,這種形態的電解液會導致電池爆炸,或許,古迪納夫是一個完美主義者,而鋰電池就像他的“孩子”一樣,他希望他的孩子可以完美。於是,古迪納夫開始研究固態電解質,去掉這最後的隱患,終於,古迪納夫的願望實現了,而這一年,古迪納夫已經95歲了,讓人難以置信。
終於在他97歲的時候,他幾經波折的科研成果給他帶來了榮譽——一個諾貝爾獎,也許,古迪納夫早就已經不在乎這個獎項了,因為他的一生,都獻給了科學。
而他,仍然沒有停止科研,97歲的他,還在嘗試研製一種能儲存風能和太陽能的超級電池,他想讓汽車,以後變成真正的電車。
美國的古迪納夫很勵志,但是同樣獲得諾獎的日本卻高興不起來,因為在19年前,日本曾經制定了一個50年諾獎計劃,這個計劃的目標是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算上這個,日本已經獲得了19個諾貝爾獎,而時間卻還有31年,看樣子完成計劃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了,畢竟日本比較生產諾貝爾科學家。
就在這個獲獎的節骨眼上,日本本來應該舉國歡騰的時候,《科學技術白皮書》卻潑了一瓢冷水,它警告日本人,他們的科學研究水平正在下滑!這項資料顯示,使獲獎的日本人愁眉苦臉,高興不起來。
除此之外,日本的科研“警笛”四起,2018年的科研投入比2000年增加了15%,但是成效卻降低不少,根據《科學技術白皮書》顯示,日本的科研論文數量在減少,引用次數排名也從第四降到了第九,這樣資金增長,成果降低的情況出現,給日本科研敲響了警鐘。
日本幾乎每年都在拿諾獎,2018年更是達到了一個高潮,在這樣科研熱潮之上,《科學技術白皮書》的警告來的不太是時候,但是對於日本長期發展來看,這個警告來的再正確不過了。
正是這種居安思危,才讓日本有了極強的競爭力,大隅良典適時的進行了呼籲:“如果日本不能形成培養年輕研究人員的體制,日本的科學將空心化”。
大隅良典的話正中要害,日本科研面臨的問題,正是年輕科學家的培養問題,而年輕科學家培養的沃土,正是國家的孩子,如此一來,科學家的培養根本,就落到了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這才是一個國家的根。
大隅良典還鄭重的說:“一個人在幼年時通過接觸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興趣和慾望,這是非常重要的科學啟蒙教育,是通往產生一代科學巨匠的路。”
可見,讓孩子產生最原始的探索慾望,才能夠培養出科學家的品質,即使不做科研,這樣的優秀品質在各行各業也都會成為未來最稀缺的“資源”,畢竟,現在死讀書,啃課本的孩子太多了,而需要這類人的崗位卻並不多。
由此,培養孩子的“探索慾望”就迫在眉睫,就在這個時候,日本名企肯高公司製造了一種行動式的顯微鏡,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個行動式顯微鏡,是一個日本的品牌,在中國生產但是運回本土銷售,這一點讓中國的一些家長就很鬱悶了,因為要去一趟日本才能購買,或者只能找代購了,於是咱們就批量採購了一批,回來推薦給大家,這個行動式顯微鏡的顏值不要太高,我兒子見了就搶了過去,反正我也能理解,這麼高的顏值,哪個孩子能扛得住呢?我自己都不行,於是我買了倆……
怎麼樣,這個顯微鏡很帥吧~~上個月五千個全賣光了還沒夠,這次再來8000個,有備無患。
在看看這個圖,是不是很有質感呢?孩子特別喜歡~~
俗話說:“人不可貌相!”咱們看看這位“小帥哥兒”到底有啥本事~~
出身名門,日本名企肯高公司;最大放大倍數是120倍,看看植物細胞壁沒問題;關鍵是他不沉,出去玩什麼的給孩子帶著很方便。
看看這隻小螞蟻在幹嘛??是不是在找吃的呀!原來小螞蟻是這樣的!
哇塞,對焦成像真的是好快,非常清晰~~
夜裡也不怕呢,因為肯高顯微鏡自帶手電筒哦~~
看看平板電腦是啥樣子的呢?其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都可以看,但是要是固體哦~~~
葉子、昆蟲、樹枝、花朵、草、紙張、滑鼠墊、牆壁、回形針、螢幕、玉石等等,都是孩子們可以觀察的物件,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一個孩子沒見過的世界,而這個過程,就是在開發孩子的“探索精神”過程,這是成為小小科學家必備的要素呢,比你說一百遍“好好學習”要有用得多!
我還記得,我剛拿回來這個肯高行動式顯微鏡的時候,我家孩子第一次見到,那真是眼睛放光啊,都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就搶跑了去玩,他學會使用之後,一整天都沒有撒手,看看這兒,看看那兒,嘴裡還大喊:“爸爸爸爸,你快來,這太神奇了吧!”孩子特別開心,不過最後,他拿著這個肯高到水裡看魚,進水了,大家一定要注意哈,這玩意兒不能看液體。。。熊孩子真拿他沒辦法~~~
後來,我們全家每次出去玩,他都要帶著這個,什麼都要看看,後來我被逼著看了幾次後,雖然有點不好意思說,但還是說一下吧,我自己也買了一個,哈哈哈哈~~不過這麼大的人在戶外看東西,挺尷尬的~~哈哈~~
哦,對了,野哥這次從社裡拿了2000個,大家放心買吧,今天之內一定沒問題,明天就不知道夠不夠了,現在的這個價格還有優惠,雙十一了嘛,原價是198,現在團購是128,搶到就是運氣。
野哥先去給孩子刷車了,下次再見咯~~
有需要的點下方橫幅就可以團購價購買:
-
1 #
-
2 #
能騙我看完,這水準,歎為觀止啊!一個大寫的服!
-
3 #
廣告能做到讓人點讚的厲害
日本人再次獲得諾貝爾獎,卻因為一項發現,苦惱不已,這點可能讓日本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