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霍金的印象,是萎縮的身體被禁錮在輪椅上,巨大的頭歪向一側,只有三根手指和兩隻眼睛可以活動。他時不時做出咧嘴的表情,那是他使用臉頰肌肉的運動來控制他的通訊裝置,每分鐘大約可以輸出一個字。 這位征服了世界的偉人,在他21歲的時候就不幸被診斷患有漸凍症,當時醫生曾斷言他只能活兩年。 可他不僅一直堅強地活到了76歲,還為人類科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霍金逐漸失去寫字能力的時候,他就自己發展出一種替代的視覺性方法,他在腦裡形成各種不同的心智圖案與心智方程,他可以用這些心智元素來思考物理問題。只要大腦還可以工作,就可以從不可思議,到創造出無限可能的奇蹟。支撐霍金生命的力量,也許就是那為人類科學奉獻的非凡夢想。
吉姆·奎克說,“成就非凡人生的關鍵在於突破限制。 在正確的方向上邁出哪怕一小步,都可以徹底改變你最終能夠到達的高度。” 奎克是《無限可能》這本書的作者,是奎克學習學院的創始人,教授來自190多個國家的數千萬的學員學習如何學習,如何釋放大腦的超能力。 奎克有十足的底氣說出這樣的話,因為他也親身經歷過不可思議的曲折,到最後突破了不可能,達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
奎克在上幼兒園的時候,摔傷了大腦,失去了閱讀能力和大部分的記憶力。 在學校受到沉重的學業困難打擊,還有嘲笑欺負和霸凌。當時他喜歡超級英雄X戰警,由此踏上了自己的“英雄之旅”。 不僅找到了適應自身條件的心理應對模式,也規劃了屬於他自己的路線圖,摸索出另類的學習模式。他說,做別人不會做的事,才能過上別人無法過上的生活。 你能想象,一個從童年就似乎被宣告人生慘敗的孩子,最後能幫助別人學習,能做公眾演講,能成為別人眼中的英雄?!
《無限可能》這本書,正為我們揭密了奎克的 “通向成功的無限可能模式”。
01.無限可能模式在奎克看來,所有人都可以透過學習成為任何自己想成為的人。 如若不能,可能是學習潛能還沒有發揮出來。解決方法,就是要在以下三個方面突破極限。
思維模式的極限內在動力的極限方法方式的極限其中,思維模式解決“是什麼”的問題,內在動力解決“為什麼”的問題,方法方式解決“怎麼辦”的問題。 這三個部分互動重合的部分,就形成了相關的境界。
如圖,思維模式和內在動力重合的部分,關鍵詞是“鼓舞”;
在內在動力和方法方式重合的部分,關鍵詞是“實施”;
在思維模式和方法方式重疊的部分,關鍵詞是“構思”;
而這三個部分重合之處,就是三個方面共同突破極限,達到了無限可能的境界。
02.學習力就是我們的超能力學習力缺乏是我們當今社會很大的危機源。
父母沒有好好學習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因此渾身上下充滿了無知的焦慮,看不懂孩子發育發展的客觀規律,分不清錯誤行為和適齡行為。一味地指責批評,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擔心孩子贏不到好未來。孩子映象到父母的焦慮,內在心序一團混亂,完全無法建立學習興趣,更不要說學習動力了。這樣的孩子成長為下一代的父母,於是,社會的學習力缺乏已然變成了眾生相,表面的慌張忙碌掩蓋不住底層的焦慮和無助。
也有很多能夠自律的人,一直在努力學習。不過,現代科技帶來了好的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但是在某種層面上,數字化科學技術是好的幫手,也會是某種阻礙。奎克把那些問題定義為四類:
數字洪流:資訊過載,卻沒有那麼多時間可以處理。因此資訊焦慮,時間綁架,心力交瘁。數字分心:離線焦慮,一會不看手機就感覺與這個世界隔絕了。內耗導致分心和無法專注。數字痴呆:資訊儲存和計算,令許多資訊包括手機號碼都可隨意調取,依賴導致了記憶減退。數字推論:各種答案一搜即來,無需思索,人們逐漸喪失了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奎克把這四類問題幽默地稱為:學習路上的四大反派。 這四大反派產生的累積效應會奪走我們的專注力、注意力和學習能力。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要看到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意識先行,行動才能開展。 只要知道自己最需要制服的是哪一個學習反派,接下來就可以從《無限可能》這本書裡找到相應的學習策略,去有目的地訓練提高這部分的學習能力了。
每個人都有令人難以置信的學習超能力等待著被喚醒。我們必須意識到,只要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並規劃好自己的行動地圖,就可以創造出我們自己的無限可能。
03.什麼是最好的學習?如何有效學習?在得到典禮上,華杉董事長的演講裡講到一句話,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說,“學習不是口耳之學,要知行合一。如果每天很努力學習,到處上很多課,看很多書,但是不能做到知行合一,那就是玩物喪志。”
學生的天職就是學習,大多數孩子的學習還是高壓狀態下的填鴨式。老師領著學,劃了重點,佈置要求,只要緊跟老師的,成績就不會太差。 可是,上了大學,沒有老師手把手管著盯著了,許多孩子茫然了,不知道要怎麼學。心裡空,沒有目標,於是沉迷遊戲和玩樂中。
我們希望幫助我們的孩子從小養成好的學習力,那就是學會有效學習。
作為記憶力提升、腦力最佳化、快速學習方面公認的世界級專家,優秀的大腦教練,奎克,對這個問題是這樣說的: 你可以學習如何突破自己學習的極限,只要行動起來,餘生都可以擁有這種超能力。
學習分為四個層次: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這裡面的關鍵就是從無意識過渡到意識。 而要實現它,需要的是練習。 奎克說,按照無限可能境界的層次,練習需要達到以精英級別的水準進行操作。
那如何更有效地學習?書裡教給了我們七個簡單習慣:
習慣1:主動回憶
回顧學習材料,檢查記憶效果。
習慣2:間隔重複
填鴨式學習很容易造成倦怠拖延,使用間隔重複,隔段時間就複習,關注沒有記住的資訊,就能最大限度利用大腦的能力。
習慣3:管理狀態
無論做什麼事,你所處的狀態決定了最終的成敗。 端坐挺直腰背,調整呼吸,會是更好的思維狀態。
習慣4:利用嗅覺
奎克建議學習時在手腕上塗抹帶有特殊香氣的精油,考試之前也塗同樣的精油,那麼會喚起好的記憶。 這點還沒有試驗過,打算試一試。
習慣5:為大腦播放音樂
我外甥總喜歡戴著耳機寫作業,但是家人都挺反對,認為這樣會分心。奎克提到,大量研究表明音樂與學習聯絡緊密。他推薦巴洛克風格的音樂,每分鐘50-80拍的音樂可以營造專注的氛圍,引導學生進入深度集中的阿爾法腦波狀態。
習慣6:用整個大腦傾聽
我們有四分之一的人屬於聽覺型學習者。但即便對於視覺型學習者來說,學習傾聽的能力都是相當重要的。班裡總有這樣的孩子,非常聰明,上課也不搗亂,但是成績就是上不去,總在簡單的問題上扣分,作業也記不全,總要問別人才知道當天都有什麼作業。這一類孩子就非常需要提高聽講的能力。
奎克提到,我們不會聽的原因之一是並沒有把所有腦力用在這方面。 為此,奎克設計了一個HEAR訓練法:
H- Halt 停止。聽的時候停下來其他的事情。E-Empathy 共情。設身處地地站在講話人的位置上跟隨,會聽見更多的細節。 A- Anticipate 預期。 帶著期待感參與到聽的體驗中。R-Review 回顧。習慣7:注意做筆記
做筆記最大的好處是可以根據自己的慣用語言和思維模式定製自己需要記住的資訊。
一個班裡的學霸通常都是筆記很好的人。而做筆記的習慣可以一直延續到生活中的終身學習裡,可以說是一輩子受益的好習慣。
奎克也提醒我們,這裡說的有益的筆記指的是用自己的語言在筆記本上手寫下的筆記,如果透過膝上型電腦做筆記,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會妨害學習,那會使處理資訊的能力降低。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充滿寶藏的無底洞, 只要去開採,總是會有驚喜和收穫。 而被喚醒了學習力的大腦就像是一個潛力股,源源不斷地為我們帶來智慧財富,幫助我們一步一步地邁向光明美好的未來,總有一天,抵達無限可能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