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目前,國家微生物科學資料中心資料資源總量已超過300TB,資料記錄數超過了40億條。”世界微生物資料中心主任、國家微生物科學資料中心主任馬俊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說,中心的資料內容完整覆蓋微生物資源、微生物及交叉技術方法、研究過程及工程、微生物組學、微生物技術,以及微生物文獻、專利、專家、成果等微生物研究的全生命週期。

今年6月份,科技部、財政部聯合釋出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最佳化調整名單,國家微生物科學資料中心成為20個首批啟動的國家級科學資料中心之一。目前,中心已建立完善的資料質量控制體系和多級資料質量標引體系,正在牽頭申請並開發微生物資料領域第一個國際ISO標準,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資料管理平臺,已在國內外上百家單位使用。

建立國家平臺,推動資料共享

2010年,經過全球激烈競爭,世界微生物資料中心最終落戶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9年來,全球共有77個國家的787個微生物資源保藏中心在世界微生物資料中心註冊,中心還接收全球48個國家的127個保藏機構的資料匯交和全球共享,逐步發展為全球微生物資源領域最重要的資料平臺。

“微生物資源是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微生物資料資源則是微生物資源共享和開發的關鍵環節,資料資源的豐富性、準確性和共享水平,決定著微生物學領域研究和應用的綜合能力。”馬俊才表示,國家微生物科學資料中心的成立是為了進一步落實《科學資料管理辦法》,推動我國微生物領域的科學資料共享與應用。

據瞭解,國家微生物科學資料中心依託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與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中科院海洋所、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中科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等單位共建。作為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中心資料資源全部免費共享,並統一規範微生物資料的生產、儲存、處理等過程。

“按照科技部、財政部的要求,中心將推進微生物領域科技資源向國家平臺匯聚、整合,提升微生物資源有效利用和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為科學研究、技術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科技資源共享服務。”馬俊才說。

打造一流中心,佔領研究前沿

“我們建設和維護了與微生物資源相關的一系列重要資料庫,包括全球微生物保藏機構資料庫、全球微生物菌種資源目錄、全球微生物參考菌株資料庫、微生物資源引用資料庫等。”馬俊才舉例說,這使我國科學家能以全球視野組織、協調各國相關力量,建立全球性的合作框架。同時,也推動著中國逐步在微生物資源的開發應用和資料共享方面佔領國際微生物研究前沿和主導地位。

不僅如此,國家微生物科學資料中心還啟動了全球萬種微生物模式菌株測序計劃,目前已有16個國家的25個微生物保藏機構參與這一國際合作計劃,並提供了DNA或者菌株資源,這使全球資料資源的共享真正發展成了國際微生物實物資源的合作;同時,中心建立的真菌DNA條形碼資料庫在寧波等多個口岸應用,有效支援了有害物種的快速鑑定,保護國門生物安全……

“當前,中心利用積累的全球微生物資料,與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資訊交換所合作,向國際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全球微生物領域微生物資源轉移資訊平臺建設方案,為全球各國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和名古屋議定書提供重要支援。”馬俊才透露,將來,中心將致力於建立共建、共用、互惠、互利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和資料生態體系,以資料技術創新推動學科前沿發展和產業應用創新,在國際競爭中佔領先機。

“我們的目標是,建設全球微生物品牌資料庫,打造一流的科研支撐中心、一流的資訊服務中心、一流的資料研究中心。”馬俊才表示。

1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李兆平:走一條與眾不同的科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