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一個月,浙江大學就有5項科研成果被刊登在《自然》、《科學》和《細胞》期刊上,不可謂不振奮人心!
第一篇《自然》!破解高熵合金強度與塑性兼得奧祕
北京時間10月10日,一篇以浙江大學為第一單位的論文線上刊登在國際頂尖期刊《自然》上。論文介紹了浙江大學在高熵合金方面的最新成果,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電子顯微鏡中心張澤院士團隊的餘倩和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朱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Robert. Ritchie合作,從解密高熵合金中元素分佈開始著手,揭開了廬山真面目。
人工制碳酸鈣新法,浙大團隊再添一篇《自然》
北京時間10月17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上又刊登了浙江大學的一篇文章,文章介紹了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團隊的一項最新成果,可以迅速在實驗室裡得到釐米尺寸的碳酸鈣晶體大塊材料,並且這些碳酸鈣的製備過程有很強的可塑性,可以像做塑料一樣按照模具形狀長成各式模樣。用這種全新方法做出來的材料具有結構連續、完全緻密的特點,在3D列印和物質修復等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兩篇《科學》同時上線
北京時間10月25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郭江濤課題組關於鉀-氯共轉運蛋白KCC1的研究成果論文被刊登在《科學》雜誌上,浙江大學醫學院劉斯博士、冷凍電鏡中心常聖海博士和物理系碩士生韓斌銘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恰巧在同一天,浙江大學醫學院的另一項成果,由基礎醫學系Dante Neculai教授團隊進行的抗細菌免疫的識別受體蛋白的研究也在《科學》雜誌上成功發文,浙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2015級博士生陸喦、2017級博士生鄭裕萍,加拿大Princess Margaret癌症研究所研究中心博士後Étienne Coyaud,浙江大學醫學院基礎醫學系講師張超為共同第一作者。
十月的最後一天,第五篇CNS,這次是《細胞》
北京時間2019年10月31日,一篇題為《Stress-induced metabolic disorder in peripheral CD4+T cells leads to anxiety-like behavior》的論文在《細胞》雜誌上發表,浙江大學生命科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範柯琪與李異媛博士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感嘆中國科研者的勤奮,還有硬實力!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