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思考過的一個命題, 這裡分享一下, 供批判:

"自由"來自"噪聲"

"靈感"來自"隨機"

"美國加州大學(UC)戴維斯分校心智與腦中心科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人的自由意志可能來源於腦電背景噪聲的隨機波動。....讓志願者坐在螢幕前,並集中注意力在螢幕中心,同時用腦電圖儀(EEG)記錄他們的腦電活動。他們讓志願者在看到螢幕上出現訊號提示時,自主決定向左看或向右看,然後報告他們的決定。螢幕上出現向左或向右看的提示是隨機的,所以志願者無法事先做好準備。研究人員發現,腦電模式能在訊號出現之前1秒鐘左右,志願者尚未意識到自己作了決策之前,就預測出他們所作決策的大致結果。“訊號出現之前的腦狀態,決定了你要向左還是向右看。”

這個實驗很有名,歷史上也有過,只不過加入了新的隨機效應設定,也上過紀錄片.

這裡解讀的邏輯:

人腦不可能提前做出決策,不符合因果律. 因此"自由意志"是大腦受到外界影響後的腦電活動噪聲的表象.

我們以為的"自由", 建立在毫無美感的物理基礎上.

"靈感"-"隨機"

前一個 自由-噪聲標題, 還有吸引世俗眼球的嫌疑 (搞科學的也不容易) . 我個人思考過後,將 靈感-隨機 與其對應起來, 大家也可以自己思考兩對概念在內涵上的一致性. 一旦把四個概念聯絡起來,很多問題可以有一個很好的角度.

靈感是指不透過縝密細緻的思考,突然出現的好的想法. 那種現象經常被描述成天才的表象. 這種明顯違心和神秘的描述,顯然不具有科學內涵. 但以下描述就具有科學性:

靈感來自具有隨機特性的腦電噪聲, 這些隨機活動為大腦製造了新的內部連結或概念.

所以

"耳鳴的人,更容易產生天才"

題外觀點: 量子力學-廣義機械論

個人認為開始的試驗其實還可以從另外的角度解讀: 這裡的"腦電噪聲"雖然表現有隨機性,但仍然是外界刺激下的程式性的反應,所以是廣義的機械論,但這一解讀仍然不能完全否定"噪聲"論.

量子力學經常被用於純學術外的思考, 量子力學表現出的隨機性是對傳統的機械論的否定.我個人的理解, 服從量子力學描述的機率世界,既然仍然是用一個嚴謹的數學方程描述,那麼也可以認為是廣義的機械論.

貝多芬/梵高:"我是的"

愛因斯坦:"小提琴的聲音,能幫助我思考"

15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外星人為什麼沒有來地球,一個科幻作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