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身世即將被解開?科學家掃視多區域後最終鎖定柯伊伯帶,探索、了解它不僅能看到太陽系最初形態,或許還能洞悉其中的星子祕密。
我們知道,宇宙記憶體在數以億計的天體。面對浩瀚宇宙,我們難以清楚計算其中的星體數目,僅以銀河系來看,銀河系內星體數量超4000萬顆。說到這,不知你是否感到好奇,大量星體是如何形成的?我們常能準確叫出許多星體的名字,但我們鮮少知道它們的誕生方式與成長過程。
為研究星體的誕生與演變過程,科學家嘗試了多種方法,也鎖定了多個區域,其中,最吸引科學家的是柯伊伯帶。柯伊伯帶實質上是一個環帶,它距太陽50天文單位至500天文單位不等,它的直徑約是200天文單位。
但值一提的是,一直以來,很多人都以為柯伊伯帶只有一個,它處在太陽系邊緣,邁過它即可視為走出太陽系。但實際上,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找到了多個柯伊伯帶,“柯伊伯帶象徵著宇宙邊界”這一說法其實也不準確,柯伊伯帶是對一類環帶的統稱,坐落在海王星軌道外黃道面周圍的環帶有多個,我們不應籠統地將它們都視作太陽系邊緣,同時也難以精確測算到底哪條環帶更接近太陽系邊緣。而且,科學家表示,太陽系其實還包含著向外延展的長度在2光年左右的奧爾特星雲。
科學家補充說到,科研團隊於1992年首次找到柯伊伯帶,20多年過去,柯伊伯帶的數量已從最初的1個增加至1000個。對此,科學家表示,柯伊伯帶大都處在偏遠位置,它們保留著較原始的模樣,探索它們有助於了解太陽系及系內星體最初的形態。研究學者柯伊伯和埃吉沃斯曾說過,海王星以外的邊遠區域中存在大量冰狀物質,它們很可能來自於原始太陽星雲,短週期的彗星或也發源於此片區域。
此外,柯伊伯帶塵封了40億多年的時光,其中或許也隱藏著行星形成的奧祕。從目前的研究情況來看,部分研究報告中出現了“順行”、“逆行”等專業術語,這表明科研人員洞悉了柯伊伯帶部分祕密,但是迄今為止,星子的起源問題一直讓科學家頗感疑惑。
經過多年研究,我們大致了解塵埃、顆粒等可通過不同程度的撞擊效應及化學反應彙集而成的小塊碎片,但從小塊碎片到直徑大於1米的顆粒(也就是星子),其中過程讓人深思。
研究星子之所以困難重重,是因為許多星子都已聚合與抱團,從而形成了結構穩定的大星體。不過,俗話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雖然大多數星子已被行星俘獲,但太陽系內仍漂浮著難以計數的星子,我們常說的小行星、彗星便是其中典型代表。
經過反覆計算與分析,眾多科學家一致認為,體積較大的塵埃在接近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時會出現獨特的沖流現象,當這種特殊現象出現時,塵埃顆粒會相互靠近從而抱團聚合成更大的顆粒。接著,在引力的作用下,它們會逐漸演變成直徑不小於1米的大塊顆粒。川陀太空表示,“沖流不穩定性”為當今主流理論,但其客觀性還有待進一步確認,而若要徹底解開星子謎團,探清星子身世,還需深入探索神祕的柯伊伯帶。看到此,你有什麼想法或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