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一提到鑽石,很多人不禁會想到鑽戒,它需要慢慢打磨,就會呈現出非常璀璨的光芒。鑽石被人類稱為“寶石之王”,是所有寶石中最昂貴的品種,除了它本身具有的魅力外,還與它的質地有著密切的聯絡。自古以來,鑽石一直都被我們人類視作一種奢侈的象徵,鑽石是堅不可摧、不可攻克的,它是人類永遠追求的巨大文化。

地球內部存在的鑽石總量超過數千萬億噸,越深的地方鑽石越大

1、鑽石的形成,“岩漿”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對地球內部深處結構做出了深入地分析,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發現,在地球內部存在的鑽石總量要比我們想象的多得多。地幔的液體和地幔矽酸岩石發生化學反應後,在一定的條件下,這些PH值就會降低,讓鑽石有了誕生的反應。整個過程沒有氧氣參與其中,這就大大降低了鑽石形成的難度。

鑽石的外層結構是透明的晶體,包裹著一層又一層的石墨,隨著地殼運動,火山不斷劇烈噴發,在地球內部越深的地方,就越容易生成鑽石。那麼火山噴發的岩漿真的是鑽石的母體嗎?其實並不是,它只是鑽石的攜帶者,屬於一個樞紐傳送帶。

透過化學模型實驗,科學家們認為在極端的液體環境中,有害氣體二氧化碳在流動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角色,它們參與了化石形成的整個化學反應過程,最終漸漸形成了鑽石。如果說鑽石是從一個岩層不斷移動過渡到另外一個岩層的話,那麼隨著岩石種類的的增多,鑽石形成的機會就會越大。舉個例子,地球內部的深度達到了200公里,在壓力為5*103pa,溫度為1500左右℃的條件下,純碳物質的岩石會逐漸結晶,並形成天然鑽石。

2、為何地球內部會有數千萬億噸的鑽石呢?

在麻省理工等多個高等學府和知名研究所中,經過用測量震波的裝置在測量地殼的聲波速度時,科研人員預測地球內部含有的鑽石數量超過了近千萬億噸,換句話理解,我們腳下的厚土深層中會埋藏不計其數的鑽石,只是我們沒有發覺到而已。關於地球內部深處含有大量鑽石的訊息不脛而走,有網友對此產生質疑:鑽石形成的條件非常苛刻,不僅需要一定的高溫,還需要一定的壓力,地下成千萬億噸的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呢?為何數量如此之多呢?”

鑽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在地球中碳是特別常見的一種元素,但是在鑽石中卻不是很常見。在天然的礦物質中,鑽石的硬度是最高的,同時它也非常“脆弱”,一旦經外力的撞擊,鑽石就會瞬間“粉身碎骨”。在目前已知的鑽石中除了四面體、菱形十二面體,還有多種形態,大部分鑽石都是純淨無色的。

圖為岩石中的鑽石

在前面我們提到鑽石的形成跟岩漿有關係,而地球內部結構中有大量的岩漿充斥著,這也是為何鑽石的數量會如此之多,打個比方,如果岩漿就是母體傳送帶的話,那麼它會把鑽石輸送到各個地方,這就像我們乘坐火車外出旅行,火車將我們送到不同的目的地,火車就是傳送帶。

由於壓力不同,所以在不同的岩層中形成的鑽石數量也是不同的,而地球內部越深,鑽石的數量就會越多。在火山噴發的那一瞬間,岩漿會把鑽石輸送到地球的淺層,或者是表面中,經過熔岩冷卻就變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鑽石。

3、南非在世界出產鑽石最多,被譽為“彩虹”之國

如果有人問在這個世界上哪個國家盛產鑽石最多呢?答案一定是“南非”。在非洲大陸最南端,地處南半球享有“彩虹之國”的美譽,在全世界中南非盛產的鑽石質地最佳,它是由金剛石經過精細研磨打造製成的。“金剛石”是最原始的礦石,也是純天然礦石,它擁有自然界透明礦物中最強的光澤,而且色散強,高於任何天然的無色透明寶石。

南非的所有鑽石全部都是透過火山噴發把“金剛石”輸送到地面中,這種質地的鑽石它的硬度也是所有鑽石中最高的。很多地質勘探專家都會來到南非,因此這裡成為了世界上獨一無二最大的鑽石產區,為此很多投資商人都對南非的礦井感興趣。南非的地層岩漿就像一個人的“咽喉”,它是唯一出入口,由於特殊的地理結構,讓南非成為名副其實的鑽石王國。

圖為南非鑽石礦庫裡南

地球內部鑽石如此之多,為何無人開採呢?‍

目前世界中存在的已知鑽石礦藏主要分為:“露天礦、原生礦、砂礦、海底採礦。”如果岩漿把鑽石帶到海岸,人們就會對海底進行勘探,將開採的礦砂逐一篩選,分門別類地挑出鑽石。當然並不是任意一家企業就會隨便開採鑽石的,建立礦藏勘探需要很高的成本,一些商業公司在開採之前會先進行勘探,測量此地是否會有大量的礦石儲備,當然也會提前勘測礦內的鑽石等級和數量。

一般儲存鑽石數量越多、等級越高的鑽石礦就越容易被優先勘探,而有些鑽石礦儲量不多,就會被投資者直接摒棄掉。有網友不禁會問道:“地球內部擁有如此之多的鑽石,為何沒有人會輕易開採呢?”

圖為我國“深海勇士”

1、地幔深層開採難度大,成本高,危險係數大

地球表面存在的鑽石礦藏數量有限,但即便如此也沒有人願意開採地球內部的鑽石。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跟開採地幔有關。開採地幔難度大,危險係數高,而且投資的成本高。那麼地球內部的地幔到底有多深呢?舉個例子,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如果地球表面所有的海洋被地球內部吞噬掉的話,最先流入的就是地幔,而且地幔的能容納此前的三倍海水容量,地幔似乎就是一個被“吸入”的無底洞,想要成功開採地幔,簡直就是無稽之談。

即便是在能夠開採的情況下,它的耗資成本要遠遠大於其中的鑽石成本。此外,地幔中的鑽石形成需要極強的高溫,地幔層的環境是超乎我們的想象,這裡的高溫甚至是比火山噴發的溫度還要高出幾十倍甚至是幾百倍。超強高溫和壓力會把勘探的金屬工具瞬間融化,這也是人類根本無法開採地幔層的鑽石礦一個主要原因。

圖為地球內部結構圖

2、物極必反,一旦成功開採,數量越多,越沒有價值

在自然界中許多事物都深刻地論證了“相輔相成,物極必反”的道理。凡事都有兩方面,在轉化過程中會出現質變。換句話說,此前的鑽石是物以稀為貴,一克拉鑽石可以被賣到幾萬甚至是十幾萬,但是隨著對地球內部鑽石開採數量的增多,一旦鑽石達到一定數量,勢必它的價值就會降低,變成了廉價之物。

在沒有對地球內部深層結構開採之前,世界上僅存的鑽石礦藏屈指可數,它們在世界中的地位是不可估量的,隨著技術逐漸發達,一旦對地球內部結構鑽石礦藏開採成功,這對商人來說未必是好事,而且還會有競爭力。即便是成本高,鑽石數量變多後也會變成了廉價之物,這也是為何沒有人願意對其開採的原因。

3、受傳統封建思想作祟,不想碰觸地下另外一個文明世界

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尤其是有錢的商人,他們更信奉一些執念,受到這種傳統封建思想作祟,他們也不願意輕易去觸犯信仰的原則,去開採地幔。打個比方,我們中國有一句老話是入土為安,人死了之後,進行厚土埋葬,長眠安息。如果為了一些利益,去開採地幔中的鑽石礦藏,就會觸碰到刨祖墳的禁忌,所以沒有任何人願意去做這種事情,更不願意去觸碰地下中的“邪性”之物,或者是其它另外一個文明世界,當然這只是一種迷信說法。

那麼地球內部中存在的數千萬億之多的鑽石,對人類是好事還是壞事?‍

個人認為地球內部存在大量鑽石對人類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為何現有的鑽石會這麼貴呢?因為找鑽石礦藏難,開採成本高,其次鑽石的質地很穩定能夠永久儲存,所以它就變成了這個世界中最貴的物質。

而一旦地球內部結構中存在數千萬億之多的鑽石,在未來幾十年或者是幾百年中發生火山爆發,就會把這些埋藏地下深處的鑽石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地球表面,有了不計其數的鑽石,就會有紛爭,國與國之間,個人與個人之間就不再是和諧的狀態。

所以總體來講,埋藏在地球內部的不計其數的鑽石不應該被我們“侵擾”,它的存在是隨著自然環境的發展運應而生,埋藏在地幔之中也是自然界所賦予的一定道理,作為人類我們不要去貪婪地過度開採,更不要讓最珍貴的物品,變成一文不值的廉價之物。

9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Nature》:科學家首次成功逆轉青光眼引起的視力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