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編 | 兮
腫瘤相關抗原(Tumor-associated antigens, TAA)是一大類經常被多個甚至多種腫瘤共享的、非突變性的細胞抗原。這些腫瘤細胞上的抗原可以被T細胞識別,從而使T細胞攻擊腫瘤細胞。雖然它們作為潛在的免疫治療靶點已經被研究了二十多年,但可以特異性識別TAA 的T細胞是如何被啟用的仍然不清楚。除了腫瘤細胞可以提供TAA,最近的幾項研究表明,一些病毒感染,包括EB病毒和流感病毒,也可能引起T細胞對異常表達的、具有TAA功能的細胞抗原的響應。然而,引起此類響應的細胞與分子機制尚不明確。
基於這些問題,2020年12月23日,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的張寶春(Baochun Zhang)博士團隊(崔逸圭(Il-Kyu Choi)和王喆(Zhe Wang)為共同第一作者)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文章Mechanism of EBV inducing anti-tumour immunity and its therapeutic use,對EB病毒引起的免疫反應進行了深入研究。
EB病毒是最早被發現的人類腫瘤病毒,會感染九成以上的人群。儘管如此多的人會感染該病毒,但我們的免疫系統能快速有效的清除並控制它。只有極少數情況下、當機體的免疫監視失效時,EB病毒才會導致細胞癌變,比如B細胞淋巴瘤及其它腫瘤。
該團隊前期的研究表明EB病毒編碼的訊號蛋白LMP1是一把雙刃劍:它既是激發機體快速免疫反應的關鍵,也是一個能促使細胞增生、癌變的因子,但後一功能只有當免疫監視失效時才會顯現。該團隊進一步對LMP1誘導的免疫反應進行了分子機制的研究。該文報道EB病毒訊號蛋白LMP1在B細胞中的表達會激發T細胞對多個TAA的響應。LMP1訊號導致許多屬於TAA的細胞抗原的過度表達、促進它們呈現在一類 (MHC-Ⅰ) 和二類(MHC-Ⅱ)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上、並同時上調共刺激配體CD70 和OX40L的表達,進而誘導產生細胞毒性CD4和CD8 T細胞響應。這些發現闡明瞭一個由病毒感染誘導的針對TAA的抗腫瘤免疫機制。此項成果將促使科研界對目前有關病毒免疫和腫瘤免疫的傳統概念進行修正。這對全面正確地認識一些常見感染對人類健康的影響,以及合理設計癌症免疫療法至關重要。
同時在這篇文章裡,張寶春博士團隊巧妙地利用LMP1開發了一種全新的用細胞毒性CD4 T細胞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的方法。該方法可以用病人自己的細胞快速產生出針對多種腫瘤抗原的CD4 T細胞。在這裡,這些靶點腫瘤抗原除了TAA外,還包括由基因突變產生的新抗原(Neoantigen)。該免疫療法在動物模型實驗中展現出良好的安全性及療效,相應的臨床試驗工作正在推進中。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07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