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彗星,俗名“掃帚星”,是圍繞太陽執行的一種天體。人們已經發現的彗星有1600多顆,但是肉眼能看到的卻很少,用望遠鏡每年也只能看到20多顆。彗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大但質量較小的天體,其中最大最容易觀測的要算哈雷彗星了。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從地球看見的短週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見兩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見的彗星可能會更壯觀和更美麗,但那些都是數千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每隔大約76年都會按時迴歸。哈雷彗星上一次迴歸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迴歸將在2061年中。在1986年迴歸時,哈雷彗星成為第一顆被宇宙飛船詳細觀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結構與彗發和彗尾形成機制的資料。這些觀測支援一些長期以來有關彗星結構的假設,特別是弗雷德·惠普的“髒雪球”模型,正確的推測哈雷彗星是揮發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塵埃的混合物。這個任務提供的資料還大幅改革和重新配置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佈滿塵土的,沒有揮發性物質,並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

1695年,已是皇家學會書記官的愛德蒙·哈雷開始專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從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記錄中挑選了24顆彗星,用一年時間計算了它們的軌道。發現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這三顆彗星軌道看起來如出一轍,雖然經過近日點的時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釋為是由於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攝動所造成的。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迅速地閃過:這三顆彗星可能是同一顆彗星的三次迴歸。但哈雷沒有立即下此結論,而是不厭其煩地向前搜尋,發現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歷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記錄。在哈雷生活的那個時代,還沒有人意識到彗星會定期回到太陽附近。

自從哈雷產生了這個大膽的念頭後,便懷著極大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對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中去了。在透過大量的觀測、研究和計算後他大膽地預言,1682年出現的那顆彗星,將於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迴歸。哈雷作出這個預言時已近50歲了,而他的預言是否正確,還需等待50年的時間。他意識到自己無法親眼看見這顆彗星的再次迴歸,於是,他以種幽默而又帶點遺憾的口吻說:如果彗星根據我的預言確實在1758年回來了,公平的後人大概不會拒絕承認這是由一位英國人首先發現的。在哈雷去世10多年後,1758年底,這顆第一個被預報迴歸的彗星被一位業餘天文學家觀測到了,它準時地回到了太陽附近。哈雷在18世紀初的預言,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終於得到了證實。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其實在歷史上從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迴歸我國都有所記載,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紂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

1758年初,法國天文臺的梅西葉就動手觀測了,指望自己能成為第一個證實彗星迴歸的人。1759年1月21日,他終於找到了這顆彗星。遺憾的是首次觀測到彗星迴歸的光榮並不屬於他。原來1758年聖誕之夜德國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農民天文愛好者已捷足先登,發現了迴歸的彗星。

1759年3月14日哈雷彗星過近日點,正是克雷荷預告的一個月前。此時,哈雷已長眠地下十幾年了。科學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們對科學的貢獻卻永世長存。正像哈雷當年所希望的那樣,大家沒有忘記哈雷,將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對哈雷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不僅證實了週期彗星的存在,也大大促進了彗星天文學的發展。此外,哈雷彗星還像巡迴大使一樣週期性地檢閱太陽系各大行星並經歷各種各樣的環境,帶回豐富的資訊,因此,它的每次迴歸都引起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

哈雷彗星每76年迴歸一次,絕大部分時間深居在太陽系的邊陲地區,即使用現代最大的望遠鏡也難以搜尋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們只有在它迴歸時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能夠見到它。一般來說,人的壽命只有70歲左右,因此一個人很少能兩次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老壽星”才有這種機會,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咿呀學語的幼年,而第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蹣跚的晚年了。

這裡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梅西葉雖沒有成為第一個證實彗星迴歸的人,但他並不灰心,而是開始有系統地尋找彗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在凌晨和黃昏後進行觀測,一生中共發現了21顆彗星,而經他觀測過的彗星達到46顆。一次,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開玩笑地說他是“彗星的偵探”,這雖然是一句戲言,但卻是對梅西葉一生尋彗工作的最高褒獎。

10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地球之肺正在消失,是地球正在自我修復,還是瑪雅預言或將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