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確實在速度上讓世界都為之驚歎,比如在航天航空領域上面,中國完成了全球北斗衛星組網,近日更是成功的登月採集月球土壤,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感到自豪和驕傲的,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切不可沾沾自喜,因為其實除了航天航空領域之外,中國在一些“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上依然顯得捉襟見肘,甚至可以說是處於空白,就比如華為遭遇的晶片斷供危機,就是因為中國在半導體晶片代工領域的技術嚴重缺失,才導致華為不得不忍受來自美國的“科技霸凌”。
為全面科技創新自研奠定“主基調”2020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圓滿的在北京成功召開,這一次的中央經濟會議可以說意義重大與非凡,畢竟面對如今的國際和國內的形勢,此次會議將會為中國經濟和科技發展指明和奠定基調,會議上的強化國家戰略力量以及增強產業鏈以及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標誌著為中國全面科技創自研新奠定了主基調!
另一方面這次會議上更是丟擲了一些金句,比如面對中國目前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領域,想要突破這些卡脖子的關鍵技術,就需要中國目前的科技企業搞出更多的“獨門絕技”,而這獨門絕技的背後就意味著我們的科技需要堅持自研自主創新,因為只有這樣,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稱之為獨門絕技,才能不受美國科技的“制約與霸凌”。
所以中國需要更多像華為這樣的企業,華為畢竟不能所有的產業都需要親自上陣,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網友感覺華為在2019~2020年太難的原因,因為華為很多東西都需要自研,面對美國舉全國之力的打壓,華為憑藉自己的技術儲備單槍匹馬的與之抗衡,因此對於很多企業來說,這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希望更多的企業能夠真正的投入到科技自研創新的偉大征程上面。
掌握科技制高點,才能掌握主動權毫不客氣的說未來將是科技領域的“博弈”,誰能夠在科技博弈中掌握科技制高點,誰將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主動權,這從目前美國科技的霸凌行徑中是完全可以體現出來的,所以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不要再一味的追求經濟效益了,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核心科技的自研上面。
對於科技企業來說也必須摒棄此前“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舊思維模式,更要耐得住寂寞,畢竟卡脖子關鍵技術的突破並非一蹴而就的,需要的就是堅持自研,不斷嘗試的過程。
那麼目前來看,中國目前的科技氛圍其實是好的,很多企業也都在積極努力的創新,就連中科院也開始將科研力量往卡脖子的關鍵技術領域傾斜,所以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科技一定會突破瓶頸,登上科技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