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3日早晨7點多,青海玉樹上空被一團強光照亮,並伴隨有爆炸聲,有明顯震感,現在初步可以斷定這就是一顆小天體不幸被地球引力捕獲,一頭扎入了地球大氣層;

因為高溫、高壓導致其內部水冰、揮發性氣體膨脹發生爆炸,本體在半空中解體,最後燃燒殆盡,但不排除有碎片落在了地面上,同時我們也能判斷出,這顆天體的直徑不大,最多10來米。

跟以往撞擊地球的小天體一樣,它沒有對地球表面上的建築設施、以及人員造成傷害,這樣的小天體每年在地球上發生的次數很多,不下數百次。

大部分都會落在海洋、山區、森林、沙漠、地球的兩極這些無人區。所以我們在地球上偶爾看到一兩顆這樣的小天體撞擊事件其實很正常,大家不必擔心和驚慌,純屬自然現象。

有多自然呢?

這不,又有天體接近地球了!這次我們可以預測它。

NASA研究近地天體的資料中心公佈了這樣一則訊息,在格林威治時間25號晚上8點20分將有一顆小行星飛越地球,也就是和地球達到最近點。

北京時間比格林威治時間快了八個小時,所以算下來,北京時間就到了26號的凌晨4點20分,這時我們已經屬於深度睡眠時間了。

為什麼能預報出這個小行星接近地球呢?而預報不出來玉樹上空的哪個小行星呢?

因為這顆小行星大啊,它的直徑估計在92米到210米之間,名為2014 SD224(501647),這樣的直徑比自由女神像大兩倍,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

所以能夠觀測到,而那些十來米的小天體在黑暗的空間內,由於體積很小反射的陽光很弱,所以望遠鏡看不到,因此就無法預報了。

這顆小行星是2014年首次被發現的,並一直被持續的跟蹤觀察,上圖就是它的軌道(白色)與周圍幾個行星的軌道關係,地球的軌道是藍色的;

可以看出這顆小行星的軌道和地球的軌道大小、週期相近,但是它的軌道偏心率、軌道相對於黃道平面的夾角更大,從圖中也可以看到,它的軌道與金星以及地球的軌道在空間上有接近的點;

所以這顆小行星會週期性的接近金星與地球。

這次它接近地球的時候與地球的距離為0.02019個天文單位,也就是306萬公里,這個距離是月球到地球距離的大約10倍不到,速度為10公里/每秒,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大約是音速的30倍。

可以看出它距離地球還是相當遠的,並沒有撞擊地球的風險,

但是這個距離在天文學上來說,還是比較近的,在天文學上一顆小天體的軌道只要在距離太陽1.46億公里到1.95億公里的範圍內,那麼這顆小天體將被歸類為近地小天體。

由於地球距離太陽1.5億公里,因此一個天體在近地天體範圍內,它和地球的距離就在5000萬公里內。

所以近些年來我們就不斷的近地空間的範圍內搜尋著小天體,目前我們已經大約發現了24629個近地天體。它們對地球來說都是威脅。

其中有2500個天體的直徑超過了140米,有將近1000個天體的直徑超過了1公里。這些大傢伙如果進入地球大氣層將是一場巨大的災難。

從一些歷史事件中我們就能知道直徑較大的小行星的威力:

5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50米的鐵鎳隕星砸向了地球,在地面上砸出了一個直徑1200米的大坑,這樣時間足以毀滅一個小型的城市,製造一場海嘯。

1908年一顆直徑100多米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無人區上空10公里發生爆炸,掀翻了方圓40公里到一切生物,這個威力可以毀滅一個城市。

2013年同樣是俄羅斯,一顆直徑只有20來米的小行星在城市上空附近發生爆炸,傷亡數千人,數千建築房屋受損。

如果一顆直徑300米、400米,甚至更大的小行星撞擊地球,那釋放的能量將是數十倍的增加,造成的傷害將是我們無法承受的。

所以說,地球空間外十分危險,小行星對地球來說一直是最大的威脅。

以往我們認為地球軌道空間外一片黑暗,空無一物,但這只是因為我們的視角十分有限,如果我們以上帝的眼光俯瞰太陽系的話,尤其是地球軌道周圍,它看起來是這樣的:

地球並不是孤零零的在軌道上轉,在它的周圍真的是塵土飛揚,除了人類現在已經發現了3萬顆小行星以外,還有很多很多像墜落在玉樹上空這樣的無法看到的小天體在地球周圍環伺。

那麼這些小天體都來自哪裡?

小天體是太陽系行星、衛星形成初期留下的一些邊角料,也就是原始的材料,它們沒有經過任何的高溫、高壓等地質活動,因此保留了太陽系早期最為原始的成分。

所以科學家對這些小天體還是非常感興趣的,它們可以告訴我們太陽系的歷史。

地球形成初期,在地球軌道周圍可以說是混亂不堪,其中大部分小天體都被地球引力捕獲,撞在了地球上,從月球就可以看出,太陽系的早期是一個狂轟亂炸的時代。

當然也有一部分沒有被地球引力捕獲就一直留到了現在。

還有一些小天體來自於小行星帶,也就是在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天體聚集區,它們雖說繞著太陽旋轉,但是它們的質量很小,軌道外面還有木星這個大傢伙,木星給它們施加一點點引力上的擾動,這些小天體就會被彈射出自己的軌道,闖進內太陽系,威脅地球。

所以就造就了地球軌道附近這些近地小天體。

那麼我們有沒有能力預測直徑較大的小天體撞擊地球的事件,如果預測到了,我們應該怎麼辦?

直徑越大的小天體我們越好預測,因為它們容易被我們發現,那些直徑幾十米的小天體要是沒有被我們提前觀測到,那它們啥時候撞地球我們一點也不知道,只有當它們進入大氣層以後我們才能發現,不過這時已經晚了。

所以說,以人類現在能力來看,我們可以預報,但只能預報直徑大一點的小行星,但這已經足夠了。

那些直徑小過10米的,我們完全可以不理會它們,大氣層就把它們收拾的一乾二淨了。直徑數十米的雖說會對地球造成傷害,但它們80%的機率是不會傷到人類的。

直徑在百米以上的我們就需要嚴謹對待了,首先要在天空中搜索它們,並對其軌道進行持續的跟著觀測,那麼我們就可以預測出它們有沒有撞擊的可能。

如果確定它們在未來撞擊的風險較高,我們可以提前幾年的時間發射一顆探測器去主動的拜訪這顆小行星,這顆探測器可以伴飛小行星,並以引力牽引的方式改變小行星的軌道速度,進而改變它的軌道大小,週期,讓它與地球錯過。

就像下圖這樣:

這個方法在目前看來,還是比較穩妥可行的。

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物理所:一體化構型的高柔性、長壽命鋅離子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