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用中國智慧揭開地震成因之謎

(本書已由華齡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發行,書名《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下冊《地震成因》)此處是作者原稿,與正式出版的“潔本”文字略有差異。

(接上篇)

2.6錯誤假說導致奇談怪論

一種理論,如果它確實反映了大自然的本來面目,它將是圓融無礙的。一切由錯誤理論導致的矛盾都將在正確理論面前自動消解。相反,如果一種理論是錯誤的,必然是破綻百出、矛盾重重、處處碰壁、不堪一擊。經不起質疑,經不起推敲,它自己也會弄得焦頭爛額、百孔千瘡,把問題搞得極其複雜、混亂。在以“板塊碰撞、岩層破裂”為基礎學說的地震理論中,普遍存在這樣的混亂現象。在這個框架中,雖屬同一理論,但由不同學者提出的地震模式卻是多得不可勝計。僅在1986年出版的由前蘇聯學者M.A.薩多夫斯基主編的《地震的電磁前兆》一書中就不完全地列出了9種基於“岩層破裂”的不同地震模式。而“問題在於,現有的模式中還沒有一個能夠解釋全部前兆現象”。[8]如此多的模式尚無一個能解釋全部前兆現象,更不用說地震過程中的大量現象了。又怎麼能確信這種理論是正確的呢?

由於理論自身的缺陷,對同一地震,採用同一理論,不同的專家也是“英雄所見不同”,如對1976年唐山地震,“震後出現了諸多的研究成果和假說。這些假說概括起來有:斷層交匯說、滄東斷裂北緣受阻和分枝說、斷塊受限破裂說、東西向斷裂阻隔作用說、構造岩漿熱地震說等等。對這個地震進行反演的結果,則出現了震前蠕滑(相當一個8級地震)和無震前蠕滑的兩種結論。”[9]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唱你的曲,我彈我的調,具有很大隨意性。本來,用同一種理論解釋同一個地震,應該得出同樣的、唯一的結論來,才能顯示出理論的可靠性,現在卻出現瞭如此局面,難道不意味著理論背離了自然真實嗎?

真相只能有一個,怎麼會對同一事件卻有五花八門的不同解釋呢?總不可能每一種解釋都是正確的吧。既然出現了各不相同的解釋,那就一定不是真相。

研究了很多年的唐山大地震,最終也未得出一個統一的有說服力的解釋,令人無所適從。而一個正確的理論,應有唯一解,不具備隨意性。

與斷層成因說相反,在電磁共振成因說框架內,運用同一原理就可以統一地解釋全部地震現象和各種不同型別的地震,並且與各種地震現象都能很好地相符(詳見下文)。

現在的情況是,許多專家對地震做出的解釋具有極大的隨意性,他們似乎擁有某種特權,可以把自己的任意猜測作為“科學依據”。如對汶川大地震的解釋,由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中國地質科學院,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地質力學所等單位專家根據調查監測和評價研究結果,對災情進行“會診”初步形成三個結論。

一是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衝,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物質向東緩慢流動,在高原東緣沿龍門山構造帶向東擠壓,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剛性地塊的頑強阻擋,造成構造應力能量的長期積累,最終在龍門山北川——映秀地區突然釋放。……[10]

首先,這樣的結論其實只是一種“會商意見”,並非來自直接的實際觀測結果,而是根據“彈性回跳說”“粘滑說”揣測、揣摩出來的,毫無科學證據,只是一種拼湊起來的“學術觀點”,用它來給大眾一個“交代”而已。這樣的會商意見怎麼能令人信服?這種欺矇大眾的行為,再也不能繼續下去了。作為人民大眾的一員,我們不答應。

試問“高原物質”能“流動”嗎?它們是液體的嗎?如果不是,那麼固體物質也能“流動”嗎?這還是“人話”嗎?有什麼“科學證據”“理論依據”嗎?我們不得而知。而事實是,只有具有流動性的液體才能發生流動,固體物質在正常狀態下絕不可能發生流動,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基本常識,你要打破這個常識,必須給出過硬的證明、找出足夠的理由讓人信服。否則,只能認為你是信口開河,毫不足信。你至少要講理才行,如果你連理都不講了,那還能算“科學”嗎?

2.7世界火山、地震帶是“全球電路系統”

斷層成因說之所以被廣泛接受,主要是靠以下事實來支撐的:全球地震和火山主要分佈在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又稱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大洋海嶺地震帶及大陸裂谷系地震帶4個地震帶上。而僅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釋放的地震能量就佔全球地震總能量的95%。專家們很乖巧地把這些地震、火山帶劃分為板塊邊界,然後又自說自話,迴圈自證,說正是由於板塊的碰撞產生了地震,因此形成了火山、地震帶。於是這兩個學說的“成功”結合立刻獲得了“雙贏”的局面:既盤活了斷層成因說,又“證明”了板塊說,二者“相得益彰”,如魚得水,大大增加了它的迷惑性,使很多專家學者深信不疑。使得斷層說就像科幻電影中打不死的機器人一樣,雖然遍體佈滿了被射穿的彈孔,卻依然魅力四射,活蹦亂跳。

然而,如前所述,只要稍微深思一點點就不難看出:一個岩層不可能在同一位置重複破裂,而如果僅僅是在已斷裂的岩層上發生了錯動、滑動,僅靠一點微不足道的摩擦力絕對形不成大震級地震。這是一個天大的誤區!這個板塊學說的“亮點”恰恰是“汙點”。這不是板塊說和斷層成因說的證據而恰恰是反證!按照“已斷裂的岩層絕不可能在同一位置重複斷裂”的鐵律,板塊邊界是最安全、最不可能發生地震的地方。但既然這裡是頻繁發生地震和火山爆發的條帶,恰恰證明它不是什麼“板塊邊緣”。

那麼,地球上的這些火山、地震帶究竟是什麼呢?我們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由地震和火山表現出的豐富多彩的電磁資訊來反推:它們不是什麼“板塊邊界”,而是賦存於地殼中的“全球電路系統”。全球地殼中的靜電能量大部分都集中在這幾條電路上了,所以大部分地震、火山釋放的能量集中在了這些電路上。這些火山、地震帶上釋放的能量是地下龍捲風和閃電-熱核聚變及其引發的共振效應產生的共振能而不是板塊碰撞能。而且,這些沿著大洋邊緣的火山、地震帶,是地球“造海”工程的延續:巨大的地震和火山爆發常常使陸地沉陷為海。海洋就是這樣起源的(參見《解開自然謎團的真相》第十三章)。

世界火山和地震帶分佈圖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全球電路系統”?這樣的“全球電路系統”究竟是怎樣形成的?今後會怎樣演變?這是需要留待以後研究的。

(未完待續,接下篇)

12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2.34億年前,一場200萬年的大雨,將恐龍扶上了霸主的寶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