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製造於公元1200~1500年,它展示的青蛙形象,與泰諾文化中的生育女神有關。
部分考古學家指出,加勒比地區陶器風格的劇烈變化提供了新移民證據。但遺傳學結果表明,這些風格是由同一群人在不同時間階段塑造的。圖中的器皿屬於薩拉多德陶器,華麗且難以製造。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HMS)研究人員David Reich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完成了迄今為止美洲最大規模的古人類DNA研究。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12月23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他們對兩個相隔數千年的族群進行遺傳學分析,追溯了加勒比海地區的兩次主要遷徙潮,揭示了群島居民的流動狀況。Reich團隊還開發了一種新基因技術來估算過去的人口規模。結果顯示,當歐洲人抵達加勒比地區時,當地居民數量遠低於估計值。
人體內有一小塊保護內耳的緻密骨骼,它能有效保留遺傳物質,免受熱帶地區高溫、潮溼條件的影響。研究人員從這種骨結構中提取、分析了400~3100年前生活在加勒比海和委內瑞拉的174人的DNA,並將資料與此前測序的89人進行了對比。
研究人員發現,島上的第一批居民是一群會使用石器工具的人。大約在6000年前,他們乘船來到古時代古巴,並逐漸向東遷徙到其他島嶼。首批島民的來歷尚未明確,但從遺傳學角度而言,他們與中美洲或南美洲北部的個體最接近。與此前的研究相反,研究人員並沒有找到證明這一群體來自北美的證據。
大約2500~3000年前,與南美洲東北部阿拉瓦克人有親緣關係的農民和陶工找到了進入加勒比海的第二種途徑。他們從委內瑞拉內陸出發,經南美奧裡諾科河流域的支流向北進入加勒比海,並在波多黎各定居,最終向西遷移。農民和陶工的到來開啟了該地區的陶瓷時代。隨著時間的推移,幾乎所有古人類的基因痕跡都消失了,只有古巴西部的一個堅強人類社群一直堅持到了歐洲人到來。這兩個群體之間似乎鮮少通婚,因為研究人員只發現3人有混血血統。現今許多古巴人、多明尼加人和波多黎各人都是陶瓷時代人類的後裔。
在陶瓷時代,加勒比陶器經歷了至少五次顯著的風格轉變。印有白色圖案的華麗紅色陶器讓位於簡單的淺黃色容器,而其他的陶罐則點綴著小點和切口,或者刻著動物的臉。部分考古學家指出,陶器風格轉變是新移民抵達島嶼的證據。但DNA技術講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所有風格都是由2500~3000年前,來到加勒比的移民後代塑造的——他們可能與外來人口有互動,並從他們那裡獲得了靈感。
本次研究還找出了19對生活在不同島嶼上的“遺傳表親”。DNA相似度證明了這些人具有親緣關係,但可能已經相隔了幾代人。最引人注目的例子是,一名男子被埋葬在巴哈馬群島,而他的親屬被安葬在大約600英里外的多明尼加共和國。“展示不同島嶼之間具有關聯性確實是一次進步。不斷變化的風和洋流會使島嶼間的通航變得非常困難,當我們發現這些島嶼間的表親配對時,倍感驚訝。”Reich補充說:“在不到100名男性的樣本中發現如此高比例的近親基因,也說明該地區的總人口規模較小。”
Reich實驗室博士後研究員Harald Ringbauer開發了一種技術,可利用共享DNA片段測定過去的人口規模。研究人員利用新技術分析後發現,在歐洲人抵達前不久,大約有1~5萬人生活在伊斯帕尼奧拉島和波多黎各。這與著名航海家哥倫布描述的百萬居民相去甚遠。
考古學家William Keegan說,“令人興奮的是,我們能用更可靠的證據重新評估加勒比地區的歷史。這項研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它證明了文化在理解人類社會時的重要性。基因可能是離散的、可測量的單位,但人類基因組是由文化創造的。”
編譯:德克斯特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編號:0028-0836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2-ancient-dna-retells-story-caribbe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