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王星究竟怎麼了?為何它會被踢出“九大行星”?
冥王星什麼都沒有幹,但還是在2006年,被IAU踢出了九大行星。
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太小。
你能想象一個質量只有月球六分之一,體積只有月球三分之一的星球被稱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嗎?
如果冥王星都能排行老九,那才是對其他行星最大的不公平!
01 地位2006年以前,還是冥王星“濫竽充數”的快樂時光。
想想看,咱們從太陽開始數,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哪個不比冥王星體積大、質量高?
職場中的“末位淘汰制”,即便放大到整個太陽系,也是毫無違和感。
冥王星在1930年被克萊德·威廉·湯博(Clyde William Tombaugh)發現的時候,只能看到芝麻大小的亮點。然後在1994年的哈勃望遠鏡裡,變成了鴿子蛋大小的一團朦朧;直到2015年,新視野號探測器拍下的高畫質照片,才讓我們對冥王星這個曾經的“第九行星”一窺端倪。
在整個太陽系中,論體積冥王星第九,論質量冥王星第十,主要是海王星外還有個體積小、質量大的鬩神星(Eris)。
所以說,即便是在2006年以前,冥王星在太陽系的地位,也是岌岌可危。
02 命名誰能想到,冥王星曾經是個“萬人迷”!
1930年,羅威爾天文臺發現第九大行星的訊息在全世界產生轟動,一千多條命名建議迅速從全世界傳送到羅威爾天文臺,最終,採用了英國牛津一個11歲女孩,威妮夏·凱瑟琳·道格拉斯·費爾(Venetia Katharine Douglas Phair)的創意。
威妮夏·伯尼也因此成為唯一一位為行星命名的女孩。
她自幼熱衷於羅馬和希臘神話,就建議用羅馬神話的冥界之神普路託(Pluto)為新行星命名。
而普路託有隱身能力,恰好和冥王星身處太陽系遙遠黑暗的處境不謀而合。因此,威妮夏·伯尼的外祖父福爾克納·馬登,將這一建議告訴天文學家赫伯特·霍爾·特納,並轉交給了羅威爾天文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行星的發現人克萊德·湯博尤其喜歡這個名字。1930年5月1日,天文學家將新發現的海王星外的天體,正式命名為“普路託(Pluto)”。
意譯成中文,就是“冥王星”。
03 降級可以說,從1930年到1992年這62年,冥王星都是海王星以外唯一的“明星”。
直到1992年在柯依伯帶發現質量和冥王星相仿的冰制天體,2005年又發現了質量高出27%的鬩神星。
因而國際天文聯合會(IAU),不得不在2006年正式定義了“行星”的概念。
1、軌道環繞太陽;
2、有足夠的質量能保持“接近球狀”的流體靜力平衡;
3、能夠清除“相似軌道”上的其它天體。
從這個概念出發,太陽系中目前已知8顆行星和5顆矮行星,可憐的冥王星被“精準狙擊”,從行星隊伍中被剔除,成了矮行星。
04 結局當然,冥王星也沒什麼可抱怨的。
畢竟它只是一顆,主要由岩石和冰組成的“矮小”行星。正如前文所說,冥王星的質量只有月球六分之一,體積只有月球三分之一,你說“這麼大點兒”的星球,怎麼好意思擠進太陽系九大行星的隊伍中去呢?
所以冥王星被踢出“九大行星”,是天文歷史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