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隨著嫦娥5號月球取樣任務順利完成,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以外第3個完成月球取樣任務的國家,對月壤的相關研究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之中。根據媒體對航天科技集團嫦娥5號探測器專案組相關工作人員的採訪:工作人員表示月球土壤的性質與當年美國人公佈的月壤資料在一些方面差距很大,具體組成元素和物理特性等資料,還要等待進一步的測量。

至少在現有的發掘過程中,工程師們發現了兩點問題:

1、本次採集月壤密度低於美國當年公佈的資料;

2、月球土壤表面被翻開之後呈深色,但是經過一段時間這種顏色會褪去。之前的美國探月任務中並未提及這種情況。這是這種現象首次被發現。

第1個疑點,能夠很好地解釋為什麼當初預計採取兩公斤的月壤,變成了現在的1800克?根據工作人員介紹,原來預計的挖掘月壤的鏟子需要收集14~15鏟月壤,但是挖掘中發現,實際月壤的物理特性與基於美國公佈資料及贈送樣本製作的人工月壤物理特性相差較遠,以至於12鏟就已經填滿了月壤收集罐。這也是為何返回地球的月壤打折了。

而第2個疑點就顯得更加神奇。地表以下月壤由深變淺的過程,就如同地球上的土壤自然風乾的過程一般。當然目前科學界主流的觀點是月球表面不存在液態水,那麼現在的猜想就是月壤中存在某種我們未知的光敏化合物,這種化合物會在光線下飛速分解,導致月壤的顏色變化。同樣這個問題在美國6次載人登月過程中,也從來沒有被提及。

再提及這兩個疑點時,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嫦娥5號探測器取樣封裝分系統主任設計師鄧湘金表示“沒有料到所有人都沒有料到”。這至少表明,嫦娥5號此次採集的月壤與中國航天界使用的人工月壤,性質存在了較大的差距。

目前國內使用的模擬月壤力學特性研究資料,最早來自於美國於1966年到1968年間進行的測量員專案和1961年到1972年間進行的阿波羅計劃。期間針對月壤力學特性的研究手段,主要包括無人探測器和宇航員的現場測試,以及對帶回地球的月壤進行室內試驗。當時根據美國科學家對採集回的月壤樣品進行測算後發現,月壤為棕色到棕灰色,顆粒狀土壤,具有微小的連續性,表層月壤的密度為1600公斤每立方米左右,月壤的連距離為0.7kPa左右,內摩擦角為35度到39度。並且得出了以下結論,雖然物質組成明顯不同,但是上述兩處的月壤與地球上相似的顆粒級,相同的堆積方式和微小粘聚力的土力學效能相似。這也是我們可以使用地球的材料,人工製造月壤的理論基礎。

目前航空界公認的表層月壤主要物理力學指標為:密度1.55~1.65克每立方毫米,孔隙比為0.9~1.0。中國人工月壤也是按照這個標準制造的,嫦娥5號使用的收集器也是基於這個資料進行設計的,但是在此次任務採集中明顯出現了月壤密度低於預期的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得出兩個結論:

1,中國此次選擇的月壤採集地區具有特殊性,導致月壤特性也發生了變化;

2,美國對外公開的月壤資料存在隱瞞、修改等問題

事實上,美國6次載人登月活動選擇的地區已經非常具有普遍性,廣闊的分佈在月球正面的6個點。但是依舊沒有出現本次發生了兩個疑問,這是非常值得懷疑的一點。其次關於月球土壤顏色變化問題,並不是一個非常難以發現的問題。無論是月球車走過的車轍,還是航天人員踩下的腳印,都能簡單地發現這種類似於地球上土壤的“風乾現象”。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中國對嫦娥5號月壤性質的進一步研究,類似的疑點會越來越多。現在兔子突然可以理解為何在嫦娥5號成功發射當天,美國NASA就迫切的希望中國可以公開月壤及月壤資料。未來十年的登月之爭,事情似乎變得越來越有意思了起來。

11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Adv Mater:獨特的多孔結構,實現高效能鉀硒電池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