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近年來,全球約有8家公司進入了太空爭奪戰,其中佔據最大優勢的應該說來自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的SpaceX(太空探索)公司,據悉,截至目前已發射了約1000顆衛星。同時,該太空通訊服務進入了初步啟動階段,提供給Beta測試人員後,可能會在明年正式開啟商業化。

SpaceX公司面臨最激烈的競爭

在十幾波通衛的發射後,SpaceX公司已在近地軌道部署下約1000顆的小型太空衛星群,目前也是世界最大的衛星群。據悉,除SpaceX外,其他國家衛星的總和也不過1000多顆衛星,當中的60%同樣來自美國。

星鏈計劃似乎逐漸開始領先對手,顯得有些無法撼動,而全球依然有競爭力的是亞馬遜航空Kuiper,和曾經被軟銀公司投資並看好的OneWeb公司。

由於受疫情影響,OneWeb在今年3月申請破產,由英國政府和印度的電信大佬(Bharti)共同收購,總計約10億美元。起初在2012年成立該公司的格雷格·維勒(美國企業家),計劃發射648顆通訊衛星,打造一個太空網際網路,但後來逐步申請到12000顆,現在已申請47844顆太空衛星,這與馬斯克的42000顆不相上下,而且之前共發射了74顆通衛。

OneWeb復燃

表面來看OneWeb公司,在SpaceX公司面前像是呲蜉撼樹,但12月18日,OneWeb公司用從歐洲航空航天公司Arianespace處,購買的一架俄羅斯聯盟號火箭發射了36顆太空通訊衛星。

目前共有110顆通衛,而該公司也透露其星座計劃僅需650顆即可,將在2021年底之前首次啟動太空網際網路服務,但前期會主要面對企業服務,並非是終端消費者。

太空衛星部署資源戰進入白熱化階段

2021年到2024年的四年時間裡,會是太空通訊網路競爭最激烈最關鍵的時期,不僅是以上兩家公司。還有亞馬遜的柯伊伯(Kuiper)計劃,試圖以3236顆通衛部署在近地太空,來實現網路傳輸,僅578顆便能首次執行。

另外Facebook(臉書)公司,計劃於2021年,重新發射在2016年由SpaceX火箭發射失敗的首顆衛星。但臉書分兩個方向延伸,一是打造太空網路,二是協助其新成立的氣候變化資訊中心,監測全球氣候變化的問題。

由曾任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學家,創立的Planet Labs公司在2017年2月4日,收購了谷歌公司成像衛星的專案,現有71顆的衛星,計劃為150餘顆的遙感衛星群,用於監測地球成像和氣候探測,保障農業生產。

谷歌公司方面,不僅給SpaceX公司投資了上百億美元,自己也發射了16顆衛星,用於太空網路發展。

蘋果公司自2017年起,打造了自己的星座計劃,從已知訊息來看,蘋果公司對通訊衛星群的打造非常重視,研發經費達到馬斯克一半多的身價,為160億美元。且該計劃將在5年內完成,同樣用於太空網路建設,由於蘋果公司的保密機制,外界現在難以窺其門徑,如同本次的汽車一樣。

歐盟方面為了保持太空競爭力,成立了阿麗亞娜空間公司,這也是研發阿麗亞娜火箭的歐洲阿麗亞娜集團子公司,該公司於上世紀80年代成立,也是第一家能夠把衛星送進軌道的商業運載火箭公司。

地面訊號接收站和雲處理角逐同樣激烈

早在今年6月,亞馬遜就已經建立了12個通衛網路地面站,並開始逐步使用,另外在雲處理方面,亞馬遜公司表現的同意出色,約能節省使用者80%的成本。

在今年8月,微軟同樣建立了地面站,且實現Deimos-2(西班牙)的成像衛星與兩個地面站的互相連線,利用Windows Azure雲處理技術,將資料解析,這也被命名為衛星雲解決方案。

相信從明年開始,我們可以看到精彩絕倫的太空衛星爭奪戰,和地面接收爭奪戰。那麼,你更看好哪家公司呢?

11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逆壓電效應和電致伸縮效應導致地形變和水體擾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