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解開地震成因的真相》長篇連載(19)

——用中國智慧揭開地震成因之謎

(本書已由華齡出版社於2020年10月出版發行,書名《探索自然之謎全三冊》下冊《地震成因》)此處是作者原稿,與正式出版的“潔本”文字略有差異。

(接上篇)

3.5逆壓電效應和電致伸縮效應導致地形變和水體擾動

對於震前、震時、震後出現的這些大量的電磁現象,專家們總是傾向於用岩石的“壓電效應”來解釋。但是,科學研究是講究“嚴謹”的,什麼是嚴謹?標準之一就是你那個理論預測結果要與實際觀測結果嚴格相符,定量相符。

壓電材料雖然可以產生電壓,電流卻是極微弱(原因是兩極之間的“內阻”極大)的。所以“利用壓電效應來產生電流”是極其困難的。何況地殼內的物質只有很小部分可以算作壓電材料,大部分物質不具有壓電效應。而前蘇聯的地震學家曾觀測到過“地震活動期間產生的強大電流……由於放電的結果,電纜頭被熔化”。表明電流很強。而且地光也很強,像電焊弧光,像閃電,僅靠岩石的壓電效應不可能產生如此大的電量。而“雷電產生強大的閃電電流,引起電磁場、光輻射、衝擊波和雷聲等物理效應”。[11]因此,地震時發生的強烈地光、地電流是地下龍捲風和地下雷電及其引發的共振效應導致的,而不是壓電效應導致的。

地震的電磁前兆、發震時電磁現象的強烈程度,是絕對不可以用“壓電效應”來解釋的。岩石壓不出那麼多的電能,不能“強石所難”。

由此也可以窺見,專家們解決問題其實也是靠猜,但並沒有顯示出專家水平,沒有猜到點子上,猜的結果是錯的。與自然真實不符。為什麼沒有猜對?因為他們是順著斷層成因的思路去猜的,而斷層成因是錯的,當然猜不對。

專家們如果稍微瞭解一點壓電效應的基本知識,認真研究一下大地震發生時強烈的地光、地聲等電磁現象,也不至於提出這樣不靠譜的猜想。沿著斷層成因的思路研究,事事都不順利,也真夠難為他們了。

然而,所有這些現象、所有這些難題,只要換一下思路,換成電磁共振成因,一切困難頃刻雲消霧散,晴空萬里,一馬平川,天塹變通途。

由於地震時的電磁能量不是壓電效應產生出來的,而是來自太陽、輻射帶輻射、宇宙線輻射和來自地幔的帶電粒子,更多的則來自共振起電,因此大地震前地殼內積累和產生的電磁能量是足夠強大的,此時,逆壓電效應倒是不可忽略的。所謂逆壓電效應,是指當在電介質的極化方向上施加電場,這些電介質也會發生變形,電場去掉後,電介質的變形隨之消失,這種現象稱為逆壓電效應。或表述為:壓電體受到外電場作用而發生形變,其形變數與外電場強度成正比,這種現象稱為逆壓電效應。具有正壓電效應的固體,也必定具有逆壓電效應,反之亦然。壓電材料可以因機械變形產生電場,也可以因電場作用產生機械變形。

這樣的逆壓電效應很顯然會導致地面發生形變,因為地殼中存在許多可以產生壓電效應同時也會產生逆壓電效應的物質。如經試驗發現,具有壓電性的材料有:閃鋅礦(zincblende)、鈉氯酸鹽(sodiumchlorate)、電氣石(tourmaline)、石英(quartz)、方硼石(boracite)、異極礦(calamine)、黃晶(topaz)及若歇爾鹽(Rochellesalt)。這些晶體都具有各向異性(anisotropic)結構,各向同性(isotropic)材料是不會產生壓電性的。

當由於逆壓電效應而使地面發生運動時就會形成“慢地震”。

除了逆壓電效應,電致伸縮效應也可以導致地面發生形變。所謂電致伸縮效應,即電介質在電場的作用下,由於感應極化作用而產生應變,應變大小與電場平方成正比,與電場方向無關。壓電效應僅存在於無對稱中心的晶體中。而電致伸縮效應對所有的電介質均存在,不論是非晶體物質,還是晶體物質,不論是中心對稱性的晶體,還是極性晶體。

同時,由於磁場的存在,也會發生磁致伸縮效應。

地殼內的帶電粒子越多、電場越強,逆壓電效應和電致伸縮效應越顯著,地形變越嚴重。大地震前出現的地裂縫、井壁變形等等現象顯然就是逆壓電效應和電致伸縮效應導致的。

因此,地形變作為電磁能量在地殼內積累產生的次級效應,也可以作為地震預測的一個補充手段、輔助手段。但由於它的不穩定性和變化方式的不明確性,是不宜作為主要預測手段的。

逆壓電效應、電致伸縮效應、磁致伸縮效應同樣可以引起水體擾動。大震前井水、池塘水突增突減,或突然乾涸;河水水量陡然增減或驟然乾涸;海平面出現非潮汐升降等現象,部分原因是由於地殼內和水中積累了大規模電磁能量產生強電場,逆壓電效應和電(磁)致伸縮效應導致的,但主要還是電磁共振引起的。

唐山大地震時,“唐山東南的海岸線上,浪濤在發出動人心魄的喧響。七月下旬起,北戴河一帶的漁民就感到疑惑:原來一向露出海面的礁石,怎麼被海水吞沒了。”“在唐山地區灤縣高坎公社有一口井,這口井並不深,平時用扁擔就可以提水,可是在七月二十七日這天,有人忽然發現扁擔掛著的桶已經夠不到水面,他轉身回家取來井繩,誰知下降的水又忽然回升了,不但不用井繩,而且直接提著水桶就能打滿水!那些天,唐山附近的一些村子裡,有些池塘莫名其妙地幹了,有些地方又騰起水柱。”大港油田、華北油田的一些廢棄油井也出現了噴油現象,還有一些井水渾濁冒泡、井噴、噴氣現象,這就是電磁共振和“逆壓電效應”導致的結果。

而震前氡異常、氯異常、氦異常、氫異常、鉛異常等等,同樣是由於電磁共振破壞了放射性物質的原子結構導致的。

另外,已有大量觀測資料表明,較大震級的地震,震前震區會出現明顯的熱紅外異常、地面升溫、膨脹等。也是由於電磁共振的熱效應和電致熱效應導致的,故在孕震區會有熱紅外異常,地面受熱膨脹、隆起。

電磁共振能量常常看不見摸不著,所以顯得很神秘,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這些極端複雜的物理、化學現象都只能在強大的電磁與共振能量作用下才能發生,板塊擠壓、碰撞不能產生如此複雜的物理、化學現象。

既然所有的前兆現象無一例外都屬於電磁現象,這難道不是地震本質的自然流露嗎?為什麼地震的成因不能是電磁成因而一定要往“板塊”上靠呢?如果地震不是電磁成因,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電磁前兆?全部前兆都是電磁現象,不恰恰說明地震是電磁(與共振)成因導致的嗎?

(未完待續,接下篇)

28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新加坡確認在英國發現首例新的冠狀病毒變種新加坡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