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世紀之後,人們對於睡眠的研究越來越多,並且在生物節律的分子、神經和醫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

這些研究讓人們對於現在的作息規律也有了新的看法。

根據俄羅斯的一份科學研究顯示,人的作息可以被大致分為6各型別:早鳥型、夜貓子型、中午瞌睡型、中午精神型、高度活躍型和中等活躍型別。

從整體來看,適合當今社會工作規律的三類人(早鳥型、中午瞌睡型和高度活躍型)只有大約百分之40,剩下的百分之60都不適合早起上班的社會規律。

而這些型別的人數會根據年齡的變化有所不同。比如說,在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中,夜貓子型別比早鳥型別高出近一倍。具有相同時間型別的人,有著相似的活動模式時間:睡眠、食慾、運動。

我們一直傾向於認為年輕人不早睡是因為玩手機、思考人生等原因,實際上對於年輕人來說,23點睡覺都算是早鳥型。

有科學家針對人體內的褪黑素水平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褪黑素的濃度和晝夜節奏有著很大的關係。

同樣,人體溫度對時間型別有影響。對於早鳥型的人來說,他們一天中身體最低溫度是在早晨4點左右,而對於夜貓子型別的人來說,他們的最低溫度在下午6點。

這一最低值出現在8個小時睡眠時間的中間,我們可稱它為”睡眠中點“。

雖然現在社會要求的型別大多是早鳥型,老闆們希望你能按時8點上班。

但是根據一項研究表明,夜貓子和智力上有一定的正相關,也就是愛熬夜的人,智商會更加的高。

研究人員同樣發現了22種遺傳和時間型別有關,這也表明了,人類的時間型別是和遺傳有關的。如果一家子都是夜貓子,那麼很少會出現一個早起的人,這樣週末就不會有人擔心只有自己吃早餐的問題了,因為家裡人都起不來。

PER2是一個眾所周知的晝夜節律調節器,包含一個與虹膜形成有關的變體,而虹膜和人體的計時功能有著一定聯絡。另一個很重要的基因是ASB1,人們認為這個基因是現代人和古代人雜交保留下來的。

對於原始人來說,夜晚充滿精力會幫助他們捕捉到更多的獵物,而這無疑能提高他們在自己部落中的威望,也就更可能把優秀的基因傳遞下去。

在這種正迴圈下,夜貓子型別的人會越來越強大,直到人類進入到農耕時代,大家都必須早起耕地,早鳥型別的人逐漸開始佔據了上風。

好在隨著社會的多元,夜貓子型別的人也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於是不同型別的人又有了新的分歧,那就是我們常說的BMI(體重指數)和時間型別也有關係,不過人們還沒有找到具體的因果關係。

20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米袋裡憑空出現甲蟲,你吃的每一碗飯,都可能有它們的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