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十分形象的比喻,若宇宙是一片廣闊的沙漠,地球就是沙漠中一座隔絕的綠洲,而人類則是綠洲中僅有的生物。
事實上,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這個比喻都是非常貼切和現實的,地球的確和一個與世隔絕的綠洲沒有任何分別,因為它離其他適宜人類生存的行星太過遙遠,遠到人類從誕生到現在數百萬年的歲月都無法填平。
更讓人絕望的是,迫於現在的科技水平限制,即便明知前方還有大片的未知區域,也只能屈身綠洲之中無奈的焦急呼喊著,期望沙漠深處能夠傳來回應。
但一次次的縱聲的“呼喊”換來的卻是近乎永恆的死寂,無邊沙漠中似乎只有地球這一個綠洲、只有人類這一種生物,這不禁讓人思考:難道人類真的是其中的唯一嗎?
其實不論是探索初期還是現在,這種悲觀的想法從沒有成為主流過,大部分科學家們深知這種言論的片面和膚淺,同時也能夠感受到深藏其中的那一絲傲慢。
其實如果單從機率的角度來看,宇宙中不存在外星人的機率要遠遠低於存在外星人的機率,畢竟宇宙中天體的數量根本無法估算。
可問題來了,既然宇宙中存在外星人的機率非常高,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必然,為什麼至今沒有發現他們的蹤跡呢?他們又為什麼沒有來找我們呢?
可能和大部分人想的不一樣,雖然我們已經尋找外星人已經有大半個世紀的時間,但這段時間放在宇宙中根本就是忽略不計的,而且人類發出的第一縷無線電波至今也不過距離地球一百多光年。
如果在宇宙尺度下看,人類不過是一直在家門口轉悠,並時不時的喊上兩嗓子,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找到了外星人估計才是一件稀罕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宇宙中外星人和外星文明的數量,可能遠比我們預想中要普遍得多。
研究指出,外星智慧生命生活的環境可能和我們有較大的差異,而最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所在的恆星系統。
他們所在的恆星系統是由兩顆“太陽”構成,通常圍繞著他們之間的質點旋轉,這種奇特的天體結構被科學家們稱為“雙星系統”。
論文作者之一李公傑(Gongjie Li)指出,“奇特”只是對人類而言的,實際上雙星或多星恆星系在宇宙中十分普遍。
據相關機構統計,可觀測宇宙中有50%以上的恆星都擁有伴星,比如22光年外的“LTT 1445 A”恆星系,就是一個由三顆恆星組成的多星系統。從某種角度來看,太陽系這樣的單星系統其實才是非常罕見的。
研究團隊以雙星系統為基礎,在其中放置了一顆“地球”。得到的資料結果顯示,它有高達87%的機率產生和真實地球近乎一樣的地軸傾斜角度。
要知道在對地球孕育生命問題的研究中,不止一位科學家發現,地球之所以能夠出現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自轉軸的傾斜角度。
在過去的幾十億年間,雖然地球會週期性的出現環境劇變,但在劇變期自轉軸都是穩定的,這使得環境的劇變僅僅是暫時的,因為從根本上看,地球的受光範圍和受光角度並沒有改變。
透過對諸多資料的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地球在過去的4.1萬年間,傾斜角的變化範圍一直在22.1至24.5度之間徘徊,這給地球生命提供了穩定的生活環境。
肯定有人好奇,既然地軸傾斜角度如此的重要,倘若它發生了大幅度變化,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呢?
模擬和計算顯示,隨著傾斜角度的逐漸變大,地球環境將隨之變的不穩定,一旦傾斜角超過了54度,地球氣候帶的位置將徹底互換,這對地球生態將是一場致命的打擊。
值得一提的是,幾十億年前火星的環境和地球差不多,而之所以現在變得一片死寂和荒蕪,最主要的影響因素之一就是傾斜角的波動範圍很大,這使得火星環境非常不穩定,繼而造成了嚴重的後果。
由於地軸傾角關係到環境的穩定性,所以科學家們現在在宇宙中尋找宜居星球時,已經將它作為十分重要的判別標準。
論文作者比利·夸爾斯(Billy Quarles)表示,在很多情況下衛星也能影響行星的傾斜角,月球和地球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沒有月球對地球產生影響,地球的現在的地軸傾斜角或許已經變成了60度,根本不會出現繁茂的生命。
當然了,月球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這方面,它本身也是地球能夠孕育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在眾多模擬實驗中,一旦將月球從地球旁“拿走”,地球出現生命的機率就會急速下降,即便勉強出現的生命,生命的演化速度也不是正常的狀態。
總的來說,兩顆“太陽”附近究竟有沒有外星人,而他們又究竟是不是真的普遍存在,相信時間會告訴我們最終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