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乙肝進入後第一步,cccDNA形成,衣殼調節劑新藥開發路徑

乙肝病毒進入之後,第一步就是形成病毒複製模板:cccDNA。比如,英國約克大學系統分析交叉學科中心和英國約克大學數學系研究人員就建立了一個模型,模型研究了cccDNA形成,包括cccDNA透過核衣殼傳遞到細胞核中。這個模型主要基於隨機代理方法,使用了普通微分方程(ODE),這個步驟被模型表示為一個單一反應,描述了在建模的3個離散反應的淨結果。

約克大學研究人員介紹,首先有一個細胞內運輸,rcNC向細胞核移動;第二,rcNC釋放出一個鬆弛的環狀DNA(rcDNA),進入細胞核中。研究人員假設這兩個反應是一個速率為α的反應,然後rcDNA轉化為cccDNA(速率a)。這種轉化透過細胞酶發生,這些酶通常參與DNA損傷的鹼基切除修復,類似於“受損”DNA修復。

研究人員介紹,把這一步驟分為2個反應很重要,因為乙肝在研新藥開發靶點之一的衣殼組裝調節劑(CAM),能夠結合到rcNC並將其分解。此外,使用抗宿主DNA修復因子(目前被認為是未來可能的治療方法),將抑制這一步驟的最後反應。因此,研究人員在這些步驟中使用了2種反應,能夠研究這2種治療方案的影響,並對它們進行比較。

研究人員在科學雜誌《Viruses》發表的:一個比較治療策略的電子平臺。介紹了矽樹脂方法。主要開發背景也是基於對上述乙肝病毒細胞內生命週期的理解,這種方法是一個基於實驗的數學模型,可以快速、廉價地評估抗病毒藥物策略。因為若能夠成功應對全球慢性乙肝問題,可能需要針對乙肝病毒生命週期的多個步驟,並具有潛在的協同效應(觀點來自:Viruses)。

約克大學研究人員認為,雖然在細胞內HBV動力學的某些方法以往已有建模,但我們的模型,是第一個考慮到描述不同型別抗病毒策略靶向所有過程的反應模型,包括感染性、非感染性顆粒的組裝細節以及核衣殼機制裝配(觀點來自:英國約克大學研究人員)。注意到,該模型包含了乙肝病毒亞病毒顆粒(SVPs)形成,其數量遠超過傳染性病毒粒子。

在這份研究報告中,還介紹道,這項新開發實驗模型可以捕捉到感染開始時,典型的低分子物種濃度下的顆粒形成動力學。這些都說明,SVP動力學中可能對免疫識別起重要作用的未知特徵。另外,研究人員還證明了,這項模型正確地捕捉了經許可的乙肝病毒藥物比較分析的實驗/臨床結果,併為目前處於開發階段的藥物選擇提供評估。

除此之外,研究結果還揭示了正在開發的乙肝在研新藥靶點:衣殼組裝調節劑(CAMs)與英國約克大學研究人員正在開發的gRNA包裝訊號(PS)靶向藥物之間的顯著協同效應,這種結果提示了新的聯合治療形式(觀點來自:Viruses,Farzad Fatehi 、Richard J.Bingham、Eric C.Dykeman等科學家完成上述研究結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細胞內模型。)

1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這位科學家挑戰上帝權威?破解人類基因組,搞出人造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