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趙忠賢院士

中國已經建立起了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中國科學院發揮了關鍵作用——故稱為“立業”,尤其在學科建設方面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在技術方面,特別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重要技術,如球墨鑄鐵、鋼材,以及在 1956 年學科規劃後的諸多尖端科技方面也發揮了引領作用。

對於“兩彈一星”的元勳級的貢獻多有報道,但其實還有很多人和單位的具體貢獻不為大家所知。例如,從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張勁夫的一篇有關“兩彈一星”文章中提到名字的就有 2 位是我熟悉的——李林先生和洪朝生先生,我和他們都在一個小組工作過。當然還有很多沒有被提到的。這表明在國家以“兩彈一星”為代表的重要科學技術的重大專案,中國科學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總之,過去 70 年中國科學院無愧國家和人民的期望。

新時代中國科學院將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區域性的科技創新中心正在形成,其中中國科學院肯定是主角。但發揮什麼作用和如何發揮作用是需要下功夫的。這是挑戰,也是機遇。相信中國科學院能立新功。我粗淺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人才是第一位的。人才的科學合理的構成很重要,要建立學科和技術結構合理的團隊;要營造讓人才發揮才能的良好環境;要逐漸形成健康的人才流動機制。

(2)中國科學院的定位問題。以前經常說“存在定理”,中國科學院 70 年的成就已經證明其“存在”的必要。在新時代將有新作為。關鍵是如何為國家科學技術健康發展發揮更大作用和實現“四個率先”的目標。應該既有能力為“卡脖子”的技術從科學的深層次和基礎的角度作出貢獻,又能為國家長遠發展提供源泉。中國科學院的優勢在於從基礎的、深層次和綜合能力方面為解決“燃眉之急”作出貢獻,也能為解決長遠“心腹大患”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國科學院要打好摩天大樓地面下的基礎工作,雖然做的基礎別人看不見,但是這是對國家長遠非常重要的。此外,還要為院內外的科學家提供最好的“大型的”或“尖端的綜合性”的科學研究平臺。

展望未來,中國科學院將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為人類文明作出新的貢獻。

趙忠賢 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注:本文根據趙忠賢 2019 年 9 月12日在中國科學院“中國科技70年 · 道路與經驗”戰略與決策高層論壇上的講話整理而成,文章源自:趙忠賢. 七十載為國家科技發展立業 新時代創世界科技強國立功.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19, 34(10): 1123-1124.)

1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3D列印新技術助力規模化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