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經濟學獎(Nobel Memorial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正式名稱為“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獎旨在獎勵在經濟學領域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儘管此獎項並不屬於1895年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5個獎項,但一般認為此獎項與5個獎項地位相同 。| 來源:百度百科。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五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理論,可能你早已在其他地方看到,更或者已經對它們進行了應用。
01 公共資源管理2009年,印第安納大學政治學教授埃莉諾·奧斯特羅姆(Elinor Ostrom)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女性。
瑞典皇家科學院發表宣告說:奧斯特羅姆因為其“在經濟管理方面,特別是對公地問題的分析而獲獎”。
奧斯特羅姆於自己在1999年所著的書中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向世界闡述了各個團體如何透過享有『集體所有權』來對水資源、魚蝦養殖地以及牧場等公共資源來實現『共同管理』。
看到這裡,我相信大家仍舊是一頭霧水。為什麼這個聽起來如此平常的理論或獲得諾貝爾獎呢?
哈丁認為,一切公共資源應歸於政府所有或者全部劃分為私人所有,這樣可以有效的防止公共資源因過度使用而面臨枯竭。
與之相反的,奧斯特羅姆卻說“公地悲劇”並非是當人們共享資源後產生的唯一結果,甚至不是最可能的結果。”
進一步說,奧斯特羅姆所持的反對意見不僅僅只是針對哈丁,更是對正統經濟學界發起了挑戰。
還記得上一篇文章,我曾講到傳統經濟學中的“理性人”假設,這同樣也是哈丁的一個立足點。
因此很多人都說,奧斯特羅姆的論點即激進又令人敬佩。她表示,如果有合適的制度,而使用者與某公共資源距離很近,並且他們彼此之間存在聯絡,那麼就能夠透過自下而上的管理方式,來實現共同繁榮的終極目標。
另一方面,政府所指派的人或者政府本身可能並不瞭解當地的標準和制度,因此無法實施有效的管理。
經濟學的魅力在於,它的大部分成就都可以對社會進行反饋,且不單單隻適用於某個領域。
對於市場經濟而言,奧斯特羅姆的研究給出的靈感便是:如果社群可以提供有效的支援和培育渠道,那麼市場就可以有效的組織生產和消費。
02 行為經濟學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
“他將心理學研究的見解與經濟學進行了整合,尤其是對於在不確定條件下決策和判斷的給出有巨大的幫助。”
卡尼曼認為人們並不總是出於“最大化自身利益”的目的行事,這個概念對於“行為金融學”的研究領域至關重要。
實際上,卡尼曼是與阿莫斯·特維爾斯基一同進行的研究,但是後者並沒有資格獲得該獎項,因為他早在1996年便已經去世。
回到他們所研究的內容,卡尼曼和特維爾斯基定義了幾種常見的認知偏見,這些偏見會導致人們使用錯誤的推理過程並作出不合理的決策。
這些偏見包括“錨定效應”、“計劃謬誤”和“控制幻覺”。同時,他們在論文中表明瞭人們更傾向於遵循非理性的判斷,例如對“公平”的“厭惡情緒”的感知。
比如說,卡尼曼和特維爾斯基觀察到比起大額的優惠,人們往往為了爭取小額的優惠而大費周章。
03 資訊不對稱2001年,喬治·阿克洛夫、邁克爾·斯賓塞以及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因為讀資訊不對稱市場的分析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他們三人認為,現有的經濟學模型都以“完美資訊”為基礎,這是錯誤的。實際上,交易活動中通常會出現一方擁有更多資訊的情況,這種現象被稱為“資訊不對稱”。
阿克洛夫以存在於二手市場的資訊不對稱現象為例,說明了在賣方比買方掌握更多關於車輛質量資訊的情況下,將導致“逆向選擇”的發生。
現如今,我們身處在一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因此對於這種現象覺得理所當然。但在這個概念被創立之初,它的影響和開創性是無與倫比的。
04 博弈論1994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被頒給了約翰·C·哈桑尼,約翰·納什和約翰·萊因哈德·塞爾滕,原因是他們“對非合作博弈理論中的均衡性進行了開創性的分析”。
其中,納什的貢獻在於“納什均衡”。
納什均衡:在一個博弈過程中,無論對方的策略選擇,當事人一方都會選擇某個確定的策略,則該策略被稱作支配性策略。如果任意一位參與者在其他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確定的情況下,其選擇的策略是最優的,那麼這個組合就被定義為納什平衡。| 來源:百度百科。
05 公共選擇理論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 Jr.)於1986年獲得了諾貝爾獎,“因為他發展了經濟和政治決策理論的契約和憲法基礎”。
布坎南對公共選擇理論的主要貢獻彙集了來自於政治科學和經濟學方面的見解,以解釋公共部門行為者(例如政客和官僚)如何做出決定的過程。
他表明,與傳統觀點相反,公共部門行為者以公眾的最大利益行事(例如公職人員),而政治家和官僚則傾向於為自身利益行事,就像私營部門的行為者(例如,消費者和企業家)。
越瞭解經濟學,你就越會發現它不單單只是一門科學,而是在解釋著人性,推動著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