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心》
作者 | Julia Gottwald,Barbara Jacquelyn Sahakian
翻譯| 陳陽
審校 | 酷炫腦主創&小注
“老大哥”is watching U!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在想什麼,比如有沒有種族偏見、道德心如何,或者是不是在說謊,你會想到哪些工具?心理測驗、問卷量表,還是測謊儀?這些現代測量工具有一個共同點,都依賴於接受測驗的人給出的回答。而這也是此類工具的缺陷所在,它們並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態度或真實感受。被詢問的人有時候可以隱藏自己的想法,有時候也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而現在,有一項技術在探測思想方面有了新的突破,那就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神經科學研究者用它來記錄大腦在某個事件發生時的血流變化,從而發現與特定腦功能相關的大腦結構。這種非入侵式的研究方法安全而有效,極大地推動了人類對大腦的理解,包括語言、運動、記憶等功能背後的神經基礎。
《切爾諾貝利》
近幾年,來自加州大學的傑克·加蘭特(Jack Gallant)實驗室,利用 fMRI 技術重現了人的視覺體驗。研究者們向志願者播放一段影片,同時記錄他們觀看影片時的大腦活動,然後利用機器學習演算法來解碼這些大腦活動,重新呈現出志願者看到的畫面。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解碼大腦活動的演算法並不是研究者事先定義的,而是由計算機自動生成,並透過不斷獲取資料來最佳化的。當然,機器要生成這樣的影片,需要經過大量的練習實驗,最後重現出來的影片也比較模糊。但這是科學家用腦成像資料解碼視覺經驗的嘗試中,第一次成功重現複雜的影象,並且具有相當程度的細節。
巨大的應用前景
那麼,fMRI在未來會有什麼用途呢?本文作者的書《性、謊言和大腦掃描:fMRI 如何揭示大腦在想什麼》(《Sex, Lies, and Brain Scans:How fMRI Reveals What Really Goes on in our Minds》),探討的就是這個問題。其中最激動人心的領域之一就是測謊。早期的核磁研究更關心人們撒謊時大腦的哪些區域參與其中,而最近的研究方向則漸漸轉移到了如何利用核磁技術來開發測謊儀。
《黑鏡 第二季》
在這一類實驗中,典型的研究方法是讓受試者回答一系列問題,其中既有真實回答,也有謊言。計算機把這些真假答案與受試者的大腦反應結合起來,找到撒謊的標記性反應。換句話說,計算機學會了人在撒謊和說實話時大腦活動有什麼差別,於是在面對新的大腦資料時,就能分辨出這個人是不是在說謊。現在文獻報道的準確率已經高達 90 %左右,遠遠高於傳統測謊儀的水平(70%)。不少公司已經為 fMRI 測謊的演算法申請了專利,未來的目標之一是用這種測謊技術來為司法機構取證。
不過,90 %的準確率在法官的眼中還遠遠不夠。因此,現有的申請均未得到法院批准。如果機器告訴我們,一個人在撒謊,但是 TA 有十分之一可能性是清白的,我們應該把 TA 送進監獄嗎?即使核磁技術的準確率不斷提高,也永遠不可能完全不犯錯。目前無法解決的典型問題之一是虛假記憶。fMRI 只能判斷你是否相信一件事是真的,卻不能判斷這件事本身是不是真的。如果你因為虛假記憶而認定自己犯了罪,那麼 fMRI 能做的就是肯定你的想法。從這個角度看,fMRI 帶給我們的證據其實並不客觀,它有一個終極缺陷,就是必須依賴於人的記憶。
圖源網路
但是,人們還是會好奇,喬治·奧威爾的小說《1984》裡監視人一切內心想法的“老大哥”會出現嗎?一個簡單的回答是,現在的 fMRI 技術還無法做到像“老大哥”那麼隱蔽。你不太可能在機場走著走著,就因為腦子裡的想法太極端,而被安保人員帶進審訊室裡。
那麼,是什麼限制了 fMRI 成為“老大哥”呢?首先,fMRI 對大腦活動的解碼,離成功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要想 “翻譯”你的思想,計算機模型需要先獲得關於你的大量資料。許多研究都要求受試者多次躺在掃描器器中,接受總共長達數小時的掃描。同時,核磁掃描的資料質量很容易受各種因素干擾。哪怕你在掃描時輕微地動一下,也可能會讓資料報廢。這樣的“老大哥”顯然有點弱。
每一項核磁相關的科學研究都要經過倫理委員會的嚴格稽核,控制潛在風險,保障受試者的利益。任何時刻,如果受試者不想接受掃描或者不願意繼續參與實驗,都可以要求立刻終止實驗。當然,這只是研究領域內的標準。如果搬到商業領域來,目前並沒有完善的倫理守則。商業公司可以自由購買核磁共振掃描器,進行各種未經稽核的實驗。他們可以向你呈現極端創傷性的影象,也可能會暴露你的隱私。另一方面,如果你的大腦掃描結果出現任何醫學上的問題,公司也沒有義務提醒你。
圖源網路
神經科學技術的發展,將大腦圖譜的開發引領到前所未有的新階段。科學家們已經開始使用各種工具來探索大腦的高階功能,比如自我控制、道德心。也有不少人正在推動這些工具為司法服務,比如鑑別犯罪分子、監測種族歧視等。但我們必須謹記核磁技術的侷限性:即使檢測到了一個人內心的種族歧視,也無法預測 TA 會不會在現實世界會有歧視的行為。
今天的核磁技術還遠遠不能直接應用於各種社會場景。它不能為一個組織開除員工的提供充分的理由,也無法為罪犯定罪提供可靠的證據。但隨著神經科學領域的突飛猛進,在先進的分析工具和演算法的幫助下,或許這一天的到來就在不遠的將來。而圍繞著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展開充分的公眾討論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機場有必要掃描所有人員來排除恐怖分子嗎?一個人必須保證內心絲毫沒有歧視傾向,才能從事教師、法官等職業嗎?
科學技術的應用,往往是雙刃劍。如何合理利用它,恐怕是人類近在眼前,並且不得不面對的棘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