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Jerry Fagerberg
編譯、撰文 | XZ
有些人打小就勵志成為一名科學家,有些人是透過某次與科學的碰撞而想要成為科學家的。在這兩種情況中,總是會有一個讓你終生難忘或者激動人心的時刻驅使著你進入科學界。
重溫這些印入腦海裡的時刻是非常有幫助的。當你在面臨職業選擇時,它們有助於肯定你所選擇的職業生涯,並激勵你走向未來。此外,當你聽到別人,尤其是那些令你尊敬的研究人員的科研經歷時,也能堅定你繼續前進的決心。就目前的學術界的情況來說,科研工作者的壓力越來越大,再加上今年新冠疫情的爆發,一些科研人員被迫離開了學術界。因此,在這種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就更加需要當初的理想信念來支撐了。
為此,Cell Mentor 特地的採訪了幾位學術界的大牛,詢問他們當時怎樣踏上科研這條道路的。
01
David Hyman
(Loxo Oncology-首席醫療官)
02
Catherine Wu
(丹娜法伯癌症研究院和哈佛醫學院-教授)
我想成為一名科學家的想法其實來自於我的臨床背景。我被培養成一名醫學腫瘤學家,多年來,癌症患者的治療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並沒有完全解決。我意識到我們在癌症的臨床治療中所取得的進步實際上是源於我們對科學的理解。事實上,只要我們對科學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就可以設計新的癌症療法並將其應用到臨床,為我們的患者帶來健康的希望。
03
Jen-Tsan Ashley Chi
(杜克大學醫學院-副教授)
我在臺灣上的醫學院,在醫學院期間,我發現了在人體與疾病的發生發展中存在許多有趣的事情。後來我有機會作為一名交換生去到哈佛醫學院學習,在那裡,我發現有許多的方法可以解決那些我所感興趣的事情。所以我不想只做一名臨床醫生讓別人去發現問題然後來教我怎麼去治療病人,我希望我能夠自己去發現一些問題,然後解決問題,這就是我為什麼會從一名臨床醫生轉變一名科研工作者的緣由。
04
Jeffrey Rathmell
(範德比爾特大學免疫生物學-主任)
我從小就對科學感興趣,從高中到大學,我都一直傾向於進入醫學院。但是當我上了大學後,看到了那些教授在他們的實驗室裡做研究時,我非常的興奮。於是我很快就決定了我以後也要做一名科研工作者,用實驗室裡面的試管和試劑,來解決那些懸而未解的問題,而不是作為一名臨床醫生整天與病人待在一起。坦白的說,我對試管比對病人更在行,所以進入科學界對我來說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一旦我說到點子上,這是一個相當快的決定。
05
Kornelia Polyak
(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教授)
進入科學領域是一種自然的選擇,因為我對此一直很感興趣。在高中的時候,我對癌症的研究非常著迷,部分原因是我喜歡醫學和科學的結合。這就是我想做的,也是為了幫助別人,但同時也理解事情是如何運作的。這也是我仍然喜歡科學的地方:“一切事物都是有緣由的,而我們總是能夠弄清楚這些事情是如何運作的”。未來還有許多難題需要解決,我們應該一如既往的去解決問題。
06
Gang Xiao
(希望之城癌症研究與治療中心-助理研究教授)
這是一個逐漸積累的事情,就像造血系統發生發展一樣。很幸運,我們在中國有一個好的基礎教育體系,所以在很早的時候就激發了我對於基礎科學問題的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大學後,我選擇了生物工程學專業。然而這個專業主要集中在科學研究的下游,而我本身被激發起來的科學興趣其實是想要理解並解決事情的本質,因此在博士階段我轉到了生物學基礎研究領域,這也是我為什麼會走上基礎科學研究的這條道路。
其實,在大多數人心中,從小就有一個科學夢。筆者在很小的時候,每當老師提問說:“小朋友,你長大後的夢想是什麼呀?”,我就會毫無猶豫的回答,我想成為一名科學家。那個時候雖然小,但心中的那份對科學的熱愛是從心眼了冒出來的,是最純真的科學夢。
長大以後,筆者如願的成為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在這條道路上,即享受過實驗順利所帶來的的喜悅也遇到過困難或挫折,但是筆者還是希望自己未來能夠在科研這條道路上貢獻出一小部分力量;也希望科研工作者們,無論有多難,咬咬牙,堅持堅持,守護住自己最初的科研信念,加油吧!科研人。
原文連結:
http://crosstalk.cell.com/blog/what-is-inspired-you-to-become-a-scientist-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