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時代,歷史學家透過考古學發現了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三種類型的古人類。比如元謀人就屬於直立人。在考古時代,人類可以透過人類化石來分析人類的進化,但是卻難以研究人類的遷徙情況。到了21世紀,誕生了分子人類學,也就是將基因工程和歷史學結合起來,用基因來研究人類的起源和遷徙。研究人類的基因突變點,不僅可以研究人類之間的關係,還可以找到這個突變點的大概時間。透過研究發現,早期的兩種人類早已滅絕,現在所有的人類都是晚期智人的後代。本文就簡單介紹一下:透過分子人類學構建的人類遷徙路線圖。
一,非洲人類的起源和遷徙狀況根據基因學研究,人類有23對46條染色體,其中22對44條為常染色體,另外的X、Y為性染色體,XY組合的為男性,XX組合的為女性。其中的Y染色體只能父子相傳,因此研究Y染色體,能夠反映人類的遷徙情況。基因學家將現代人類的Y染色體分為了18個型別,用A到R的十八個字母作為索引,建立起來人類基因的譜系樹。其中譜系樹中的突變點是所有所有子節點共有的,但反之不然。
根據檢測成果,現代所有的人類都有Y—MRCA這個突變點,這就證明了所有人類都是起源於一個群體,而這個突變點的時間大約出現在15萬—10萬年前,這證明了現代人類(晚期智人)起源於15萬年前。按此譜系樹,現今所有人類的Y染色體單倍型類群的根都能在非洲找到。又根據研究,所有的黃種人、白種人、棕色人種都有M168這個突變點,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類則沒有。
根據檢測,目前世界最古老的人類是非洲一些群體,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科伊桑人(A—M91),大約在6萬年前起源,他們膚色較淺,呈黃褐色,和黃種人的膚色比較接近。但是其身高只有150cm左右。該人類在非洲也僅有30萬人,主要分佈在非洲南部個別地區。另外一類就是俾格米人(B—M60),現存大約為60萬人,主要分佈在熱帶雨林之中,其平均身高只有140cm。
科伊桑人
俾格米人
其他人類的都有M168這個突變點,這個群體下的人類又分裂為了淺色人種和深色人種。先來說說深色人種,深色人種不知道是在非洲的哪裡變黑的,可能是因為長期生活在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的高溫、日曬環境演變而來。深色人種主要包括黑色人種(D—M174,E—M96)和棕色人種(C—M130)。
非洲人的遷徙路線
深色人種最初就發生了分裂。其中一部分人沿著非洲東海岸遷出非洲,這部分人為棕色人種和矮黑人(D),而停留在非洲的,逐漸向西非遷徙,最終在西非成為了班圖人(E—M96),大約在5萬年前出現。大約在公元1世紀初,班圖人遭到了羅馬帝國的壓力,於是被迫向南遷徙。後來班圖人遷徙到整個非洲,擠壓了科伊桑人和俾格米人的生存空間,最終染黑了整個漠南非洲,這場人口遷徙一直持續到19世紀。現在班圖人的總人口大約為1.3億人。
班圖人擴張
二,遷出非洲的深色人種並非所有的深色人種都停留在了非洲,還有其中一部分遷徙出了非洲,主要有棕色人種和矮黑人種,他們是現代人類中最早走出非洲的。為冰川時代,歐洲北部被冰川覆蓋,十分寒冷,所以他們沒有去歐洲。當時的海平面比現代要低60米左右,亞洲許多島嶼和大陸是連線在一起的,這給早期人類遷徙提供了必備的條件。
棕色人種(C—M130)大約在6萬年前就已經出現。該種族最初沿著非洲東海岸北上,然後進入了西亞半島。在西亞,棕色人種發生了分裂,一支繼續朝著海岸線前進,到達了東南亞,最終進入了澳洲,成為了澳洲土著。另外一部分進入了中亞,演變為了遊牧民族,最終向東遷徙,到達了中國東北,成為了東胡鮮卑、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的祖先(這樣看,說蒙古人種就是黃種人的確有些不太對)。中國的商朝就是他們建立的,根據研究:商朝人起源於西遼河一帶,此地曾出現過紅山文化,這裡也就是東胡的大本營。棕色人種曾經廣泛分佈於東亞,只是後來被黃種人擠佔了空間。
矮黑人(D—M174),實際上和非洲的班圖人來源於一個種族,但是身高很矮。他們更喜歡森林環境。他們差不多和棕色人種一起走出非洲,路線也大概差不多,但是分佈範圍沒有棕色人種廣泛。矮黑人主要分佈在印度、緬甸和中國西南一帶,以及日本島地區。現在的印度安達曼群島還有純正的矮黑人,其D比例高達100%。中國西南一帶的D比例也比較高,其中藏族為50%左右(其中白馬藏族的D接近100%),普米族為70%、四川羌族高達50%,納西族為18%,彝族有16%。日本和韓國的D比例大約為三分之一,其中琉球人高達55%。
三,北非—西亞的人類擴張第二批走出非洲的人類,為淺色人種,其Y染色體為F—M89。這一群人大約在4.5萬年前出現於非洲東北部,現在他們的後代已經佔據了全世界人口的90%。該群體主最初是遊牧群體,他們世代追尋獵物,然後發展到了全世界。現在的西亞、還有部分民族保留著這種原始的基因,如達羅毗圖中的13%。
進入西亞一帶,群體就開始分道揚鑣,於是也出現了巨大的分裂,出現了五大類別。其中一支沿著地中海前進,成為了地中海民族(G-M201),他們可能建立埃及文明、腓尼基文明、克里特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開端。現在的義大利、小亞半島依然有4%—7%的人具有這個染色體。主語兩河文明,主要是地中海民族和後來的白種人創造的,這個就比較複雜了。
古埃及人
克里特島的壁畫
又另外一支向北方遷徙而去,最終進入了東歐北部,北歐地區,演變為了北歐人(I-M170),歷史上又叫做維京人、丹麥人。他們曾經在中世紀強大起來,入侵了整個歐洲地區。他們中的羅斯人征服了東歐平原,和當地的民族融合形成了斯拉夫民族。其他的曾經征服了英國(諾曼人)等。現代冰島的37%、蘇格蘭族的20%、挪威族的30%、拉普族的30%、德意志族的25%、法蘭西族的15%、義大利族的12%、西班牙族的15%、波斯族的14%、俄羅斯族的18%、土耳其族的15%、喀山韃靼族的15%擁有I染色體。
維京人的遷徙
而在西亞地區駐紮下來的為閃米特民族(J-M304),他們最初分佈在阿拉伯半島之上,後來創造了伊斯蘭教,建立了龐大的阿拉伯帝國。今天中東阿拉伯民族的J比例為48%,猶太人為30%,土耳其民族為25%,義大利民族為20%。周邊也有多個民族有10%以上,如衣索比亞、達羅毗圖諸民族、維吾爾族、波斯族、摩洛哥等。回族的J也有8%左右。
四,印歐人和新亞洲人的出現在F分裂的群體中,還有一大類就是歐亞群體,Y染色體為K—M9。該群體進入了伊朗高原和印度河流域一帶,開始發生了巨大的分裂。其中一部分以印度河流域為中心擴散,形成了達羅毗圖語族(L-M20),現在達羅毗圖民族還有30%為L,印地民族也有26%的L。建立了哈拉帕文明(印度河文明)。達羅毗圖民族強大起來,和更早的棕色人種發生了衝突,這些棕色人種許多遭到殺害,剩下的保留在印度南部。後來該文明被雅利安人征服,該民族也就是淪為了奴隸。
K中的另外一部分為M-M5,他們繼續東進,最終進入了澳大利亞。今天伊裡安查亞的70%、巴布亞紐幾內亞的34%擁有M。當然,一些保留原始的K基因的也繼續向東前進,分佈在中國大陸和澳洲,巴布亞紐幾內亞的59%、澳洲土著的25%、蘇門答臘島的15%、婆羅洲的16%、漢族的10%擁有K基因。
K中還分裂出了兩大主要的群體,分別是黃種人(O)和印歐人(R)。黃種人大約在3萬年前在緬甸印度一帶演變出來,隨後分裂為了兩支。一支(O1)主要向沿海遷徙,成為了大多數東南亞人、百越民族。南島民族的祖先,中國南方許多民族的O1都比較高。著名的良渚文化就是百越民族創造的。O2也就是沿著橫斷山區進入中國,逐漸演變為了古羌族。其中的部分在1萬年前進入了渭河平原,創造了農耕文明,演變為了華夏族(漢族的前身)。另外一些停留在高原上,和更早到達此地的矮黑人融合,形成了羌族,現在的藏族就是兩種種族融合的產物。
大約在1萬年前,O中又分裂出了N,他們挺進了北冰洋沿岸,形成了因紐特人。
K中分裂出的另外一大主要群體為P,大約出現於3.5萬年前,他們是印歐人和許多美洲人的祖先。其中的絕大部分就是印歐人(R—207),形成了中亞草原地帶,最初是遊牧民族。大約在1萬年前,其中一支南下進入了伊朗高原,形成了雅利安人(R2—M124),是他們摧毀了伊朗高原和印度河最早的文明。還有一些雅利安人入侵到了西亞。
雅利安人遷徙路線
印歐人的其他部分分為東西兩個方向前進。向東前進的進入了中亞、西域、一直到蒙古高原,他們也就是阿爾泰民族(R1a),他們和更早到達這裡的C等融合,形成了曾經席捲亞歐大陸的遊牧民族,如突厥人,現在中亞和新疆維吾爾族的R比例都很高。這些遊牧後來失敗後不斷西遷,許多就進入了東歐平原。後來羅斯人征服此地,兩者融合形成了斯拉夫民族,也就是俄羅斯民族的前身。
向西出發的民族主要就是歐洲民族(R2b),其中的伊奧尼亞人大約在3000年前開始入侵歐洲國家,摧毀了南歐早期的克里特文明,又吸收了克里特文明的因素建立了邁錫尼文明。後來多利安人又入侵,摧毀了邁錫尼文明。後來兩大民族融合成為了希臘民族。還有部分多利安人進入羅馬,建立了羅馬文明。更多的歐洲民族停留在了多瑙河—萊茵河一帶,形成了高盧人和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後,日耳曼各族不斷入侵,摧毀了羅馬文明,使得歐洲進入了中世紀。歐洲的德國、英國的主題民族都是日耳曼人。高盧人主要生活在法國和西班牙一帶。
印歐人遷徙路線
Q是從P中分裂出的另外一大群體,他們遷徙到了美洲,演變成為了印第安人。在歐洲人殖民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在美洲佔據絕對的優勢。當然,C基因民族也沿著俺海岸線進入美洲,時間也基本在1萬年之前。隨後冰川期結束,白令海峽形成,美洲和西伯利亞的大陸橋中斷,美洲至此隔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