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人造衛星,對我們來說好像既遙遠又陌生。除了知道人造衛星每天會在天上不斷地轉轉轉以及能給我們發訊號進行導航之外,你們還知道衛星的其他方面嗎?
以北斗導航系統為例,對於普通大眾而言,手機軟體導航可能是我們使用北斗系統以及衛星最多的應用場景了。出行導航定位必不可少,像網約車,自駕車,各類共享車都需要用到這個功能。導航定位已經深深影響了我們的出行方式以及生活。
除了大眾熟知的導航,其實利用位置資訊來擴充套件的應用有很多,比如說兒童電子圍欄,小孩子活動範圍超出規定區域就會馬上預警;危險物品運送的車輛軌跡監控,偏離指定路線立馬報警;作業系統層面上禁止無人機在禁飛區飛行等等。
衛星的導航系統應用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除了導航,其他像是授時功能、測量測繪、災情預警、水汽監測、板塊運動檢測以及座標框架維持等等,衛星可能離我們很遙遠,但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
那麼,假如沒有人造衛星,人類會怎麼樣?
假如沒有人造衛星,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最常用的衛星定位功能便失效了。無論是人類還是研發出來的定位導航軟體、工具,都將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不知道自己的精確定位!
對於我們來說,出門要想找到正確的道路,可能就要重視看地圖的技能了,還得學會分清東南西北,利用標誌物辨別自己的大概位置;想打車?你首先得能說清自己的位置。對於共享車來說,可能要面臨停止執行的命運;對於快遞小哥、外賣小哥,沒有在同一個地方“混”個一兩年,都不能保證可以準時送達。
在沒有衛星的日子,類似“駕車上班迷路3天終於與家人團聚”的荒誕新聞也有可能出現。沒有衛星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看似“隔靴撓癢”,實際上卻影響巨大。
僅僅一個定位功能的時效,我們的生活就可能變得一團亂。那麼在工程、勘探、測繪、農業等等行業上,工作效率就將會一下子變為“原始年代”的工作效率。像是災情預測,有人造衛星的時候,透過“空-天-地”的立體化監測能讓災情的預警反應時間控制在3秒內,沒有了衛星就變回了以往等到災害降臨才能作出應對的困境;像是水利工程,透過沉降位移監測技術可以實時線上提高工程運維的效率;但是沒有衛星就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監測與維護;像是智慧農業,有衛星導航的無人機播種可以達到100畝/小時,還能控制種子用量,對行距、株距進行調控。
這些都是人造衛星在各行業的實際應用和影響。在氣象層面,沒有了氣象衛星的幫助,天氣預報就真正變成了“預報”,只能夜觀星象、看雲變化來進行預測。
那我們的手機通訊呢?
沒有了人造衛星,日常生活我們的手機還能在基站覆蓋的地方正常使用。然而到了海上、高山等等基站無法覆蓋的地方,便不能再使用短報文等等便捷的通訊手段了,遇上惡劣天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我們看不到的天穹之上,有著無數晝夜執行的人造衛星,不斷為我們提供著便利的服務,我們無時不刻在享受著中國航天發展帶來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