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我答應小夥伴要更新很久了,今天終於兌現了。
南極作為地球上最神秘的一塊大陸,總面積達到了1400萬平方公里,是中國或者是加拿大國土面積的兩倍,地球上90%以上,但水都以冰的形式聚集在南極洲,如果將這些冰全部融化的話,全球海平面會上升接近60米,到那個時候,很多沿海城市將不復存在,雖然全部南極冰層產生質變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但是近些年來,南極冰層的融化速度超出了我們的想象,1992年到2017年期間,南極冰層融化超過了3.3萬億噸,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了八毫米,而在這期間,40%的冰是在 2012年到2017年間消融的,倫敦大學氣象學教授及斯拉普利曾經形容南極周圍一個沉睡的巨人爾冰川融化,不僅僅意味著海平面上升,塵封在冰川下的巨人也正在悄悄地甦醒,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隱藏在南極冰川下的秘密。
美國知名超自然事件以及外星文明調查記者琳達·莫頓·郝(Linda Moulton Howe)在2015年1月2日收到了一封神秘的郵件,寄件人是一位退役的美國海軍工程師——Brown Shoemaker。在信中布萊恩的描述了他在服役期間往返飛越南極洲上空時所經歷的種種不可思議。布萊恩畢業於愛荷華大學的航空維修專業,1977年應徵加入美國海軍,一直服役到1997年。從1983年開始,布萊恩加入了海軍的南極發展六中隊,簡稱VXE-6。VXE-6是一個空中測試和評估中隊,總部設在南加州穆古(Point Mugu)海軍基地,在紐西蘭的基督城和南極的麥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都有前沿的操作基地,VXE-6主要為南極的一些科考隊提供航空技術服務。布萊恩在郵件中還附上了南極服役勳章,在郵件中他提到,在服役期間,他無數次地飛越了南極上空,往返南極點300多次,1957年,美國在南極點上建立了阿蒙森斯科特南極站,南極站距離VXE-的操作基地,麥克默多站有3.5小時的飛行距離,在南極站和麥克默多站之間,有一條橫貫南極山脈,是南極洲大陸的三個主要山脈之一。
1995年12月,布萊恩和其他幾位機組人員未執行任務,從麥克默多站飛往南極站,就在飛躍橫貫南極山脈時,布萊恩突然看到了幾個發光的圓盤狀,銀色飛行物盤旋在橫貫南極山脈的比爾德摩爾冰川附近,當時布萊恩所乘坐的飛機飛行高度距離山脈的頂端大約有1萬英尺。不明飛行物就在他們飛機的下方不斷的快速移動,然後又停止,但是一直都沒有飛出比爾德摩爾冰川附近,布萊恩驚慌失措的問他的機長說道:“這什麼東西啊?”機長似乎已經見怪不怪了,解釋說道:“我只能告訴你,那不是我們的東西。”回到基地之後,布萊恩和幾位機組的工作人員全部都遭到了警告,說不允許向任何外人提起此事。不僅如此在有幾次往返南極站的飛行任務中,布萊恩總是能在橫貫南極山脈的同一位置看到幾架陌生的飛機盤旋在那裡,飛躍橫貫南極山脈的飛機數量並不多,而且幾乎每一架飛機都知道其他飛機的行程,這些陌生的飛機讓布萊恩感到非常的奇怪。布萊恩還提到,在南極洲有一些禁飛區域被稱為空氣取樣區,VXE-6中隊的所有成員都被告知不能飛入禁飛區。官方的說法是飛機的尾氣會汙染空氣取樣區的空氣。但是有一次,布萊恩和其他幾位機組成員為了執行任務不得不打破了這項規矩,那次的任務是將一架緊急醫療直升機開到澳大利亞戴維斯營地,因為一位工作人員在鍋爐的火源旁受了重傷,時間緊迫,但是麥克默多站到澳大利亞戴維斯營地的飛行距離太長,飛機需要在中間加一次油,那麼最佳的飛行路線就是從麥克默多站先飛到南極站在那裡加油,再從南極站飛到戴維斯,這樣算下來整個飛行時長大約六小時左右,但是在距離南極站五到十英里處有一個空氣材料,一也就是禁飛區,位於南極站和澳大利亞戴維斯的直線距離上,為了節省時間布萊恩等人決定穿過禁飛區從南極站直線飛往戴維斯贏,當他們的飛機接近禁飛區的時候,電臺指揮中心發來資訊說,讓他們改變當前的飛行路線,繞過禁飛區,但是已經來不及了。布萊恩等人看到了冰川上面有一個巨大的洞口,洞口大到可以把一架飛機直接開下去。他們執行完任務,回到基地之後,所有人都被叫到了辦公室,這個時候有一個他們從來都沒有見過的上級領導走進辦公室對他們說道,好吧,我知道你們都看到了,但是我希望你們當做什麼都沒有看到。此後,布萊恩等人被禁飛了兩個月。布萊恩懷疑空氣取樣儀的藉口,就是為了掩蓋冰面上的那個巨大的洞口,他認為,一些政府的工作人員可能和外星人在冰川下面建立了聯合秘密基地,布萊恩的這封郵件乍看之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雖然說他提供了幾張照片,但是他並沒有提供他所謂的不明飛行物以及巨大洞口的照片。
帶著好奇心和求證心態,胖子我點開了Google地圖,結果讓我發現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大家也可以親自去試試)我們開啟Google地圖隨便挑選一個地方一直放大,可以看到google地圖的解析度可以達到10米,10米以下就進入了Street view模式,在右下角還可以看到照片拍攝的時間,這是因為衛星地圖都是在不同時間拍攝的然後再拼接起來。因為地球那麼大,不可能一下子照出來一個完整的地球。當我把定位設定到南極的麥克默多站,在高空20公里的時候,看起來一切都很正常,可是放大到高空5公里時,出現了明顯的馬賽克狀態,一顆就是經過人為處理了,除了麥克默多站,周圍的大部分割槽域都不允許被檢視。當我將位置移動到布萊恩所說的不明飛行物出現的橫貫南極山脈,當拉近到高空20公里時就已經全部都是馬賽克了。在布萊恩給出的地圖中禁飛區在南極點的5-10英里處,可是你在google地圖上你是找不到南極點的,就是白茫茫的一大片。這些故意被人為處理過的南極洲地圖,是在有意的隱藏著什麼嗎?
事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2019年2月20日琳達公佈了一隻影片,其中她採訪了兩位南極秘密基地的匿名吹哨者。琳達將兩位匿名揭秘者稱為斯巴達1號和斯巴達2號。斯巴達1號自稱是美國前海軍人員,斯巴達二號則自稱是美國海軍海豹突擊隊員。斯巴達1號揭秘說,在南極比爾德摩爾冰川(Beardmore Glacier)附近有一個巨大的八邊形結構,他曾經乘潛艇從冰下入口進入過這個結構。
斯巴達1幾乎用完全肯定的語氣說道,這個巨大的八邊形結構就是人類和外星人的聯合秘密基地,他說當潛艇停靠在入口的時候,工作人員從潛艇中走出來無需加壓或者減壓,內外部的氣壓就會自動變得一致,八邊形結構的內部溫度在20—22攝氏度左右,與南極的冰天雪地形成鮮明的對比。但是斯巴達1並沒有在設施內部看到任何取暖或照明的設施。結構內部泛著綠色的光,但是卻找不到光源。巧合的是斯巴達1所揭秘的巨大的八邊形的地點也在比爾德摩爾冰川附近。和布萊恩所說的不明飛行物出現的位置很接近。
而斯巴達2 的爆料就更加驚人了他說部分簽署了《南極條約》的國家組成了一個聯盟,在南極展開秘密太空計劃,還說人類實際上已經與多種外星文明建立了聯絡。只不過平民都不知道而已。
曾經轟動天文界的神秘天體,奧陌陌就是一艘廢棄的飛船。2017年10月19日,天文界發生了一件大事,科學家們用泛星望遠鏡發現了史上第一顆經過太陽系的星際天體,國際天文協會將其命名為1I/2017 U1,因為發現它的人是來自夏威夷的天文學家,於是人們就給它起了一個更好記得名字——奧陌陌(Oumuamua)。在夏威夷土著的語言中,奧陌陌是“第一位來自遠方的使者”。而 2018年1月以後奧陌陌就再也沒有被觀測到。從出現到迅速消失,這位神秘的使者留下了無數謎團。迄今為止,科學界對它究竟是什麼東西依舊爭論不休。奧陌陌呈現為雪茄狀,長達400米,寬40米,顏色偏紅,具有固態表面,但是無法確定其表面的材質為岩石還是金屬。但奧陌陌最撲朔迷離的點是它無法解釋的非重力加速度,它以每秒25.5千米的速度進入太陽系,隨後速度一度達到了每秒44千米。短短几個月後就連地球上最精密的望遠鏡也難以捕捉到它清晰的身影了。2018年6月27日,包括奧陌陌的發現者在內的17位天文研究者在權威期刊上發表文章,題為《奧陌陌軌跡上的非重力加速度》。他們將所有可能的偏差全部都考慮在內,但依然無法解釋奧陌陌軌道在遠離太陽而去時所產生的加速度。一開始科學界以為奧陌陌可能就是一顆彗星,可是彗星一般是在接近太陽的時候加速,可是奧陌陌在遠離太陽的時候仍然在加速。就像是有一個額外的“動力源”一樣。2018年11月哈佛大學天文系主任艾維·勒布和其他同事在《天體物理快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又讓科學界炸開了鍋,勒佈教授認為以現在人類現有的知識只有光帆在太陽光壓下驅動加速可以解釋奧陌陌的異常行為。換句話說,奧陌陌可能是外星文明發射的一艘“光帆”飛船。
結合出現在南極的三座雪地金字塔(座標7958’39.25"S 8157‘32.21"W)難道說外星文明的基地真的隱藏在極地的冰川之下嗎?霍皮人的古老傳說中,在南方有一座白色的島,在島上住著神一樣的人。那麼“南方那座白色的島”會不會就是南極呢?
當然我今天所提到只是南極這塊神秘大陸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當然還有南極冰川附近出現的不明飛行物,南極金字塔,霍皮族的傳說、南極深海巨獸、以及古老地圖中所繪製的古南極大陸等等,這些有機會胖子都會給大家聊一聊,不過將這些神秘的事情聯絡在一起就是一個細思極恐的都市傳說,也許早在人類出現以前,在南極大陸就存在著一批高等智慧文明。隨著時間流逝,大陸板塊的移動,他們中的大部分都已經離開,但仍有一小部分留在了南極冰層下的未知世界中。
至於南極冰川的秘密將會在何時公之於眾,希望我們能等到那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