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微生物所高福院士和戴連攀研究員受邀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發表新冠疫苗靶點綜述論文

持續不斷的新冠(COVID-19)全球大流行已經造成上百萬人死亡,新冠疫苗成為保障公共衛生和解決經濟困境的迫切手段。透過全球疫苗開發者們將近1年的努力,世界衛生組織(WHO)備案了超過50種候選疫苗進入到臨床試驗,超過10種候選疫苗進入到3期臨床。其中數個疫苗報告了臨床保護效力並在多個國家獲得緊急授權使用。

2020年12月18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和戴連攀研究員受邀在Nature Reviews Immunology發表題為“Viral targetsfor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進展綜述論文。論文系統梳理了新冠候選疫苗的病毒靶點,並對靶點的選擇依據和免疫效力進行了討論。

全球新冠疫苗的開發主要基於7條技術路線(圖1)。論文結合之前其他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究積累,系統地剖析了新冠疫苗潛在靶點,包括全病毒、病毒結構蛋白(S, M, E 和N蛋白)以及非結構蛋白(圖2);重點討論了已經進入到臨床階段並公開發表論文的新冠候選疫苗的靶點選擇、抗原設計特點以及免疫應答規律。這些疫苗主要靶向S和S蛋白上的受體結合區(RBD),其中一些疫苗對抗原進行了設計,獲得了疫苗效果的提升。論文最後提出了理想新冠疫苗靶點的五個標準,為新冠疫苗領域提供了及時和重要的指導。

前期,高福團隊聯合安徽智飛龍科馬開發了新冠重組蛋白亞單位疫苗(Daiet al, Cell, 2020),該疫苗選取二聚化的S蛋白RBD作為抗原靶點,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目前,該疫苗已經完成1,2期臨床試驗,正在開展國際多中心3期臨床試驗。

圖1:全球新冠疫苗7條主要技術路線

圖2:全球新冠疫苗的主要疫苗靶點

9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哈佛科學家讓神經細胞“重返年輕”:老人的青光眼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