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太陽系最遙遠,最寒冷的邊緣地帶NASA發現還隱藏著一顆巨大的天體。對海王星之外的小型天體們施加著引力。該天體是一個假想中的外星世界,被天文學家稱作九號行星,它沿著一條極長的軌道圍繞太陽旋轉,在黑暗中引發了各式各樣的引力亂象。而根據其周圍產生獨特的引力拖拽著附近的物體。科學家推測它的質量可能是地球質量的五到十倍的龐然大物,但隨著對九號行星的搜尋一天天過去,依然沒能一瞥他的真容。有些研究人員不禁對該天體的身份產生了懷疑,他會不會根本就不是一顆行星?會不會是一個原初黑洞?

九號行星之謎。儘管我們的太空技術正在突飛猛進。外太陽系中有許多小型星球,依然尚未被我們尋獲,九號行星也是一樣。剛剛濤濤也提到科學家根據研究認為,九號行星要比這些天體大的多,質量約等於地球的五到十倍。到太陽的距離介於四百至八百天文單位之間,因此九號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相當於冥王星與太陽距離的十至二十倍。假如九號行星真的存在,他需要耗時一萬至兩萬年才能完成一次公轉。在距離如此遙遠的地方,有一顆如此巨大的星球,在圍繞太陽旋轉這種可能性無疑十分吸引人。對其他恆星系統的研究顯示,質量介於地球與海王星之間的地外行星較為普遍。為何太陽系中沒有質量處於這一範圍的行星仍是個未解之謎?

假如九號行星真的存在,他應該會發出紅外輻射,這是自行星形成以來便不斷向外洩露的能量。但截至目前為止,除了在外太陽系中造成引力效應外,科學家幾乎沒有發現任何說明它存在的直接證據。

黑洞假說。2019年9月24日,英國杜倫大學天文學家雅各布和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的詹姆斯恩溫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描述了他們針對太陽系最外層奇特引力現象提出的另一種假說。他們認為這些奇特現象也許根本不是有一顆行星導致的,而有可能是一個原初黑洞。該理論發表後引發了一定的爭議,這類黑洞體積太小,因此不會對太陽系的其他區域造成危險。但在太陽系的遙遠地帶,他造成的影響相當巨大。關於九號行星的存在,我們掌握的唯一證據便是他對海王星外天體的引力效應,而黑洞畢竟是宇宙中引力最強的天體。科學家猜測原初黑洞是最古老的一類黑洞,在大爆炸發生後,便立即形成。

早期宇宙中的密度波動,可以迅速形成質量各異的黑洞。這些古老的天體會在宇宙中四處運動。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會透過霍金輻射緩緩地蒸發掉。其中體積較小的黑洞將會率先消失。雖然有許多宇宙演化理論認為原初黑洞應該存在,但我們尚未直接觀察到過他們。儘管有一些頗具說服力的間接證據,例如對微透鏡事件,指一顆巨型天體從恆星前穿過時,透過扭曲時空形成一臺放大鏡。背後的恆星會驟然變亮的分析顯示,宇宙中存在許多小型黑洞,除了他們對時空造成的引力影響外,他們重新分析了海王星外天體的奇特性質,並模擬了假如有一個質量在地球五至十倍之間的黑洞,在極遠處圍繞太陽旋轉會發生什麼情況?他們的模型顯示,質量處於該範圍內的黑洞也會對海王星外天體造成類似的軌道擾動。

這種假設還能解釋為何用光學觀測和紅外觀測都難以找到九號行星存在的證據,因為原初黑洞根本不會產生這兩種訊號。事實上假如附近有一個黑洞的話,他可能會試圖將一團正在湮滅的暗物質拖入其中,產生各式各樣的輻射。因此研究人員提出,根據他們的研究發現,實驗範圍還需進一步擴大,需要對移動的X射線、伽馬射線和其他高能宇宙射線來源展開細緻搜尋。

雖然原初黑洞這是一條很有趣的研究路線,但用一種假想中的黑洞型別代替一顆假想中的恆星。也許會使9號行星之謎過於複雜化,可是黑洞連光都能吞噬他。它真的能解釋我們在外太陽系中觀察到的引力效應嗎?答案是肯定的,邁克布朗表示,按照引力源猜測,我們只知道那邊有一個質量約為地球六倍的天體,但並不清楚他究竟為何物。行星當然屬於這個範疇,但只要質量為地球的幾倍,她有可能是任何東西,只不過這種機率極低。如果猜測他是質量為地球六倍的黑洞,也並不是不可以,但這就代表著你同樣可以提出假說稱我們透過徑向速度法找到的每一顆地外行星其實都是一個黑洞,這有可能嗎?當然,但是在宇宙中合理嗎?不合理。

13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俄羅斯隕石墜落瞬間被神秘物體阻擋,難道真的有外星人守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