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說個大事,地球的天平開始向人類傾斜。

一項研究表明,2020 年,地球上人造質量將超過活的生物總量,人類迎來了新世界的轉折點。

這很有趣,我是說,這項研究本身很有趣,它提供了一個類似上帝視角,讓我們知道,人類在這顆星球上留下了什麼。

我向來不關心世界大事,覺得那距離眼前的生活太遠 ,有大人物操心就夠了,而我通常連身邊的雞毛蒜皮都搞不定,但這事兒吸引了我,事關地球命運,沒人能置身事外。

人類是個神奇的物種,作為活的生物,人類質量只佔全球生物總量的 0.01%,甚至病毒都超過人類3倍多。但正是這不足生物總量萬分之一的人類,導致了 83%的野生哺乳動物和將近一半的植物滅絕。

與之對應的,是過去的100多年裡人類工業革命和物質爆炸,建築、道路、機器等人造質量每20年翻一番,如今已經達到1.1萬億噸,且正以每年300億噸的速度增加。

與此同時,佔全球生物質量九成的植物,卻因為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而無法增長。

未來,人類的命運還在自己手裡嗎?

生物質量與人造質量,預計2040年,人造質量將達3萬億噸。

人類的征程

在這個星球上,人作為獨立物種存在的歷史很短。

想到人成為人的開始,我腦袋裡閃現出這樣的畫面:數百萬年前的一天,一個長毛猿人在山洞前玩著一堆石片,經過有意無意地敲擊,其中一塊石片出現了鋒利的邊緣,割破了它的手指,看著石刃和手上的血,猿人眼睛裡閃現出一絲智慧之光。

學會製造工具,人與動物劃清了界限。從此以後,動物們繼續遵從著億萬年的習性和生存方式,而人,開始了永不停歇的製造歷程。

在大自然面前,人類太弱了,力量不夠、速度不快、不善於隱藏……一次火山地震、一次暴雨山洪、一次不成功的狩獵都可能讓這個新生的種群滅絕。

意識到這一點,人類開始透過工具製造彌補自身的缺陷和不足,並逐漸在自然競爭中獲得了相對優勢。當然,能夠邏輯清晰地去“意識”,是人類的特權。

用木頭和石頭,打造出長矛、弓箭和刀具,獵殺那些遠比人類強大的動物;用動物的毛皮、骨針筋線縫製獸皮衣物抵禦寒冷;建造石頭房子遮風避雨……

現在,人類仍然在製造武器、縫製衣服、建造房屋,但效率和規模已不可同日而語。憑藉著無盡無休的製造,人類足跡遍佈整個星球,穩穩佔據著生物鏈的頂端,人類不止一次地認為,他們創造了地球文明的巔峰。

可當人類將目光投向星空,他們才意識到,地球文明不過是襁褓中的嬰孩兒,人類的征途將是星辰大海,跳出地球只是時間問題。

要實現這個偉大夢想,只有不斷升級科學、改進製造。或許在並不遙遠的未來,地球會變成科幻電影中那樣的“人造行星”:陸地被相互連線的超高超大城市群覆蓋,海洋被無數人造島鏈分割成一個個池塘,幾百億人幸福地生活在這個不再是藍色的星球上。

電影中地球上堆砌的垃圾

終於,人類飛越蒼穹、直抵群星。就像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中那樣,人類乘坐星際飛船漫遊銀河系。

這是人類的未來嗎?我不知道,至少電影中是另一種結局,人類巡遊太空,是因為地球被糟蹋得不再適合生存,人類沒有了家,只能在太空中流浪。

電影中有句臺詞:“我們雙腿站著成長,但我們還想飛,當我們把家弄亂了,卻遠走高飛。”

是的,人類遠走高飛,地球上留下的,是覆蓋地球的壓縮垃圾堆砌的摩天大廈,生命退去、死氣沉沉。

所有這些覆蓋物,是人類製造的一切,只不過,那時地球上人造質量與生物總質量的比例,已經實現了另一個關鍵突破:1:0。這個 0,意味著地球成了一顆純粹的“人造行星”,一顆真正的死亡星球。

按照這個趨勢,現在不過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任重道遠,加油人類。

2300萬年前的樹葉

可能是我科幻電影看得太多,一不留神,思維就跑遠了。但未來畢竟是未來,沒有時間機器,沒人能提前到達。

所以還是關注當下吧,人造質量問題,或許關乎人類的未來,但現在看來,它是最現實的環境問題。

不久前NASA 公佈了一組圖片:

鹹海,2000年8月和2014年8月對比,14年,消失大半,或許,不久之後,我們再也看不到這個550萬年的湖泊。

1882年和2005年的阿拉斯加繆爾冰川對比

這種真實令人震驚,彷彿人類每發展一步,自然之力就萎縮一點,我甚至懷疑,人與自然之間只有純粹的零和博弈,地球上沒有人類的未來。

不久前,紐西蘭的遠古湖泊中發現了一枚 2300 萬年前的樹葉化石,與現代樹葉不同的是,上面存在著微小的口形氣孔。

科學家說:氣孔是樹葉高負荷吸收二氧化碳的結果。

2300 萬年前的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一定非常高,碳同位素分析驗證了猜測:二氧化碳濃度450 ppm。現在的二氧化碳濃度呢?最新資料顯示是415ppm(2019 年 5 月 11 日資料),竟然相差無幾!

突然很心疼窗外的冬青樹葉,擔心它們也會憋出氣孔。

科學家預計,按照當前二氧化碳排放速度,全球變暖將進一步加劇,華爾街、矽谷本世紀末將成為水下遺蹟,南太平洋再也沒有馬爾地夫。

還好,事情遠沒有《流浪地球》中那樣恐怖,而且幸運的是,如果我們積極鍛鍊少生病,甚至有機會親身經歷這些大事件。

另一件事,前段時間,瑞典環保少女批評了中國,說製造筷子會造成大量森林砍伐,中國人口那麼多,遲早會將所有森林砍完。

大家讀書都不多,你可不能騙我。

我也關心中國的環境問題,但絕不會擔心生產筷子而導致森林消失,但凡瞭解下毛烏素奇蹟,就不會如此妄言。我倒是擔心她天天忙著演講和會見,沒有時間完成基礎教育。

我覺得,她不只不瞭解,而是根本不關心,甚至也不真的關心環保。她指責,是因為有人需要她去指責,某種意義上,她是舞臺上的木偶,只是少有人看到,她頭頂上的提線。

“讓少數人擔任重要的公共角色,以製造多樣性的假象,而不是多樣性本身。”

她就是那個製造假象的工具人,她的存在和出名,都是基於某種需要,無論包裝得多麼精緻,對這個世界而言,她都是個害蟲。

在西方,舞臺木偶也好,背後提線的人也罷,都是政治生態閉環中的固有角色,從內部看,大家忠實地演繹著自己的角色,一切井然有序,但跳出這個圈再看,就像一場熱鬧的馬戲團演出。

環保這事兒,不能靠嘴,也別玩套路。

每天早上螞蟻森林偷能量,我都感覺很快樂,攢夠能量種棵樹,倍兒有成就感。透過這個平臺,我在在西部種下1棵樟子松和8棵梭梭樹,這是一個極其普通的小人物關心環境問題的方式之一,沒有高談闊論,沒有自我標榜。

我相信,毛烏素奇蹟是從一顆小小的樹苗開始的。

看到過一句話:千萬別用後悔的方式,到頭來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

(正文完)

17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最後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