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生態環境當中,生物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地位,都逃不過劫難,大約每6200萬年就滅絕一次,生物滅絕也已經迴圈了5次,地球也正在面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第一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4.4億年前奧陶紀末期。

這是一次時間較長的冰期,85%的物種都在寒冷的天氣當中死亡,第二生物大滅絕出現在3.65億年前泥盆紀晚期,海洋生物遭遇了滅頂之災,第三次是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

這一次生物滅絕是古生代最後一個紀,但同樣也是地球有史以來最大的滅絕,預計有96%的生物死亡,第四次是在2億年前,三疊紀大滅絕,爬行類動物遭受重創,第五次是在6500萬,恐龍滅絕事件。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開始於1.17萬年,我們所處的年代號稱全新世,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當中,物種開始減少,但這種減少是漫長的過程,在第一次大滅絕當中是漫長的冰川期,大部分生物都已經死了,那麼滅絕之後的大復甦又是怎麼來的呢?

地質學家在杭州一帶的石壁上發現了三葉蟲、海百合,當時杭州屬於南半球低緯度,是海洋深水區,三葉蟲屬於淺水生物,但是它們在滅絕發生時改造了自身,適應了環境,從而活了下來。

這也正是達爾文所說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五次大滅絕也是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滅絕,最普遍的說法就是“隕石撞擊說”,但不管是那次滅絕,生物總能存活下來,在滅絕的空白期當中,後續的生物將會取代先前物種成為優勢物種。

恐龍遭到滅絕之後,哺乳動物開始崛起,佔據了生態位,而人類同樣屬於哺乳動物當中,但自從人類出現之後,打破了生物滅絕的迴圈,在幾十億年當中,生物都嚴格遵循著大自然的生存法則。

自從人類出現後,就有了“設計”法則,特別是19世紀工業革命之後,物種的多樣化遭到破壞,根據地質學家推測,在之前的2億年前,平均大約100年有90種脊柱動物滅絕,27年有一個高等植物滅絕,不過在人類的干擾下,這種滅絕的速度提高了100到1000倍。

人類不僅加快的生物滅絕,同時改變了生物進化的法則,基因工程、仿生學、人工智慧的出現無疑是對大自然的挑戰,基因與基因之間本來是無法交流了,但人類讓這種不可能成為了可能,帶來好處的前提,同樣帶來了隱患。

當基因工程發展到一定界限時,能否製造基因?這是一個未知點,但在未來基因演化和人工智慧必然佔據主導地位,但是人類或許已經停止了進化,當失去這種進化時,人類會不會被另外一個物種所取代。

在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當中,人類是否也處在滅絕過程的序章當中,假設這個問題是肯定的,那麼第六次生物滅絕,或許不需要6200萬年。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曲速引擎夢想能否照進現實?做夢都想要的超光速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