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起源說是被很多學者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說。這一假說認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溫度逐步下降以後,在極其漫長的時間內,由非生命物質經過極其複雜的化學過程,一步一步地演變而成的。也是本人相信認可的理論,在此基礎上展開了一系列聯想~
海洋熱泉附近的生物聚落
經歷如此漫長的演化發展,在我看來主要分為兩個大的階段,一是單細胞生物誕生,即包含當代生物細胞的細胞結構基本成型,包含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或擬核),除了病毒外地球上的物種大都是這樣的生物狀態
動植物細胞
第二階段即多細胞生物的誕生及發展,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動植物的多細胞生物終於佔據了這個世界的主要生態位;在球球的生物圈中,科學家估算植物4500億噸(佔81.8%)、細菌佔700億噸(12.7%)、真菌120億噸(2.2%)、古菌70億噸(1.3%)、原生生物40億噸(0.7%)、動物20億噸(0.4%)、病毒2億噸(0.04%),其中植物佔據了據大多數,也是其中最主要的生產者,製造有機物供其他生物發展,動物佔比相對較小確實最活躍的一支;
前面講述這麼多是地球生命的歷程,但是站在當前的角度來看,人類面對星辰大海何嘗不是剛剛在熱泉附近誕生的單細胞原始生命,上世紀的60年代人類剛剛踏出地球大氣層開始探索地外還只能在地球附近進行探索,無法長時間的居留,登入第一個地外星球月球僅僅很短時間就返回了地球,與單細胞的生命探索熱泉附近又返回是何其的相似;如果把地球看作是一個超大的生物,人類及各種生物何嘗不是寄宿在這個生命上的微生物,我們要改變與這個生物的關係,從毫無節制的寄生吸收大的養分壯大自己慢慢轉變到與它和諧共處,達到共生;
在宇宙級別的視角來看,我們人類還真是渺小的可憐;一個個恆星是原始地球的一個個熱泉,在熱泉附近是一片空寂,想要走出’熱泉‘附近就要不斷挑戰自身及各項適應能力;現在的科技水平僅僅製作出了細胞的‘薄膜’,這,個‘薄膜’的緊緊包裹著裡面的‘遺傳物質’--人類,在熱泉附近做著探索,原始細胞內部有少量的食物及引用水,能夠維持細胞的存活,遺傳物質的穩定;想要大規模的探索宇宙,還要靜待更大的細胞結構的誕生,裡面會包含線粒體(能源工廠),更穩固的細胞核--進一步保護裸露得遺傳物質,更強的人工智慧,協助人類在探索宇宙的過程中控制細胞結構的正常運轉,--採集能源與各種物質,在宇宙的海洋中不斷翱翔進化,做著各種形態的嘗試,最終會有一支會進化成‘多細胞結構’,進化出各種功能的器官,登陸宇宙的‘大陸’;不再是熱泉附近的有機物,簡單的膜細胞生物;到了那一天也許真的會有手持‘巨斧’,開天闢地的超級生物,也會有仍然駕駛各種飛船在宇宙翱翔的‘病毒’、‘細菌’、‘真菌’,也許時過境遷;超級生物的一支會誕生‘智慧’,發現所有的‘生物’遺傳物質相似,他們會再次來追尋生命的起源麼-----
以上腦洞結合曾經看到一句話,單個個體無法預知、改變整個生物方向,也無法決定由他們組成的生物種群的進化方向;就像我們身體裡的單個細胞無法左右我們的前進還是後退,也無法理解我們做出的種種決定一樣,我們體細胞在他們的生命層次裡理解的’活著‘與作為人理解的’活著‘會有本質上的區別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