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宇宙中的“暗淡藍點”——那是我們的家園(二)

——《人類未來》

作者對宇宙持有深刻見解,引發對人類未來和科技發展地重要探索。

生物技術、網路和人工智慧正在飛速發展,以至於我們很難預測未來十年內的變化。對於那些威脅我們這個擁擠世界的危機,這些技術或將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我們可以獲益的新技術>

在前面的內容中講到生物技術已將基因測序成本降到1000美元以下,還有一項值得關注的是合成基因組的速度變得更快,成本變得更低。早在2004年,人類已經合成了脊髓灰質病毒。到2018年美國人已在研發一種基因合成裝置——3D印表機,一種基因編碼的印表機。哪怕只能複製短基因組,也會有許多用途。如,疫苗“程式碼”可以透過電子方式傳送到世界各地。這意味著,為了對抗新的流行疾病而研發出的疫苗,能夠在全球迅速傳播。

網路技術、機器人技術、以及人工智慧豐富了人類生活。我們把計算機的巨大進步歸功於奈米尺度上製造電子元件。這讓我們把所有生物級複雜性統統裝進處理器中,為智慧手機、機器人和計算機網路提供動力。對發展中國家帶來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寬頻網際網路即將透過地軌道衛星、高空氣球或者太陽能無人機實現全球覆蓋,將進一步促進教育、現代醫學和農業技術普及。改變貧困地區人口無法跨入網際網路經濟。尤其是現在的網路教育,使得世界上幾十億人受益,頂尖學者都在這裡為線上課程提供內容。

2017年計算機已可以從空白開始學習,一天內具備了國際象棋世界級水平。人工智慧依靠分析大量資料和快速響應複雜輸入的能力獲得了超越人類的優勢。你能相信嗎?2017年,全球範圍內,沒有任何預定航班發生死亡事故。而這大部分飛行都是有自動駕駛已完成的。

人工智慧還可以為我們做些什麼?能幫我們實現哪些更積極的設想呢?當BBC主持人肖恩.卡羅爾問作者時,作者是這樣說地:也許人工智慧不需要做很多實驗就可以探索引數空間並得出結論。藥物開發也一樣,所以我認為它會有幫助。或許,回到更接近我自己的科學領域,我認為它有助於我們理解宇宙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在科學上,機器能對十個幾何維度進行復雜的計算,我認為這是一個比理解人類行為更遙遠的目標,但是這正是計算機所擅長的,也對科學來說可能非常重要。包括我自己感興趣的極端型別的物理學以及發展高溫超導體和藥物等等。所以,我認為人工智慧的力量不僅僅是例行計算,探索引數空間和學習將是非常強大有益的。

21世紀是很特殊的,某個單一物種——人類變得如此強大並且是佔統治地位,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人類掌握了地球的未來。

21世紀之所以特別,還有一個原因,人類首次開發地球以外殖民地時期。我們的後代身上將會發生什麼?發生地是地球還是更遙遠的地方?這將取決於我們今天幾乎無法想象的技術。

在這個關鍵的時代,我們剛好是地球的管家,對於所有人而言,這都是一個重要的資訊。我們必須思考,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不能將一個退化的世界留給後代。

<我們的思考>

我們的未來取決於對關鍵的挑戰做出明智的選擇,能源、健康、食品、機器人技術、環境、太空等。這些選擇都涉及科學。但關鍵的決定不應該僅有科學家做出,它關係到我們所有人,這些決定應該是廣泛的公開辯論的結果。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有基本的科學素養、基礎的數學知識和計算機能力來評估危險、可能性和風險,這樣我們就不會被所謂的專家欺騙,或者被民粹主義的宣傳蠱惑。作者倡導除了應用之外更重要的是,科學是唯一一種真正的全球性文化,不管在中國還是秘魯,質子、蛋白質和畢達哥拉斯都是一樣的。科學應該超越所有國界,也應該超越所有信仰。關注人類未來,為人類的未來而呼籲。還需要有大愛,大愛無疆,這是屬於全球的思考。

作者認為:人類若不瞭解我們的自然環境,不瞭解生物圈和氣候的規律,對達爾文注意和現代宇宙學的遠見卓識視而不見,簡直是對智力的剝奪。發現規律研究規律是需要科學家或者說是天才,但是掌握科學的關鍵思想並沒有那麼困難。大多數人都會欣賞音樂,即使不會作曲,也不會演奏,但並不妨礙欣賞甚至學會那個曲調。同樣的道理,如果能用非技術性詞語和簡單的圖畫來解釋科學,那麼幾乎每個人都可以接觸和欣賞科學的關鍵思想。技術細節可能令人生畏,但那些可以留給專家們。

科技的進步使得世界上大多數人享受這比上一代人更安全、更長壽、更令人滿意的生活,而且這些好的趨勢可能會持續下去。但另一方面,科技的進步也有副作用,比如人口將更多,我們希望在2050年全球人口規模保持在90億。這已經對能源、生態資源和更強大的技術需求要求更高的世界,可能會給我們的社會帶來嚴重的,甚至是災難性的挫折。

當下的世界如何在避免危險的氣候變化的同時,滿足世界能源的需求,又如何要確保90億人的糧食來源安全,同時還要保持環境的可持續性。這些挑戰要跨越數十年,這樣的時間尺度顯然遠遠超出了大多數政治家的“舒適區”我們在進行長期規劃和全球規劃方面,存在著體制性的失敗。我們甚至對偏遠的國家現在正在發生的事都輕描淡寫,嚴重低估了我們留給下一代的問題。如果沒有一個更廣闊的視角,如果不認識到我們都生活在同一個擁擠的星球上,各國政府就不會正確地優先考慮那些長期專案。從政治角度來看那些可能是長期專案,但是對於地球,那僅僅是歷史的一瞬間。

宇宙飛船般的地球正在空中飛馳,乘客們焦慮不安。他們的生命支援系統在面臨干擾和故障時會那麼脆弱。計劃太少,對遠景的檢視太少,對長期風險的認識也太少。如果我們把一個貧瘠而危險的世界留給後代,那將使我們巨大的恥辱。

科學家們除了需要履行作為公民的義務以外,還需要承擔起特殊的責任。科學研究本身有其倫理義務:在涉及動物或人類的研究中,必須尊重倫理準則,避開那些有可能產生災難性後果的實驗。

22世紀社會與技術的發展變化,將不斷縮短時間尺度。這與生物學、地質學和宇宙學中數十億年的時間尺度間存在“爆炸式”的脫節。

人類不只和地球上的整個生命共有一個起源和許多基因,也和宇宙聯絡在一起。我們每次呼吸所吸入的上萬億個CO2分子中,裡面所包含的任何一個碳原子,都有可追溯超過50億年的壯闊歷史。

最近十年,我們知道了銀河系存在著數百萬個類似地球的行星,也就是宜居行星。在21世紀之內,整個太陽系,都會被微型太空器群勘探並繪製地圖,而且探測器彼此互動,就像一個鳥群。機器學習進步很快,感測器技術也是。比較起來載人和無人任務的成本差距巨大。

美國人埃隆.馬斯克和一些人正在開發非常有效的火箭,準備去往火星。太空冒險者們,將在引領新人類的未來起關鍵作用,這將決定22世紀和以後發生的事。展望未來,我們應該為那些試圖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的人歡呼。

回望歷史是為了展望未來,我們當下的人正是承前啟後的橋樑,我們有責任理性思考現狀,有責任為人類而鳴鐘!

1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為什麼只有人接吻,而大多數動物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