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石墨烯技術與應用重點實驗室及重慶大學的K. Jiang在Angew期刊上發表了名為《Facile, Quick, and Gram-Scale Synthesis of Ultralong 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t Carbon Dots by Microwave Irradiation》的文章。
實現長壽命的室溫磷光(RTP)材料在許多應用領域中都具有重要意義,但是由於三重態激子躍遷的自旋禁忌性質,這是一項非常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本文中,透過微波輔助加熱乙醇胺和磷酸水溶液,開發了一種簡便,快速,製備超長RTP(URTP)碳點(CDs)的方法。 在迄今為止報道的基於CDs的材料中,獲得的CDs表現出最長的RTP壽命,為1.46 s(肉眼超過10 s)。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N和P元素的摻雜對於超長室溫磷光碳點的實現至關重要,其中超長室溫磷光被認為是由於n→π*躍遷,因此有助於有效地填充三重態激子的系統間穿越(ISC)。此外,在CDs內部形成氫鍵也可能在透過激發三重態物質的自固定化而產生RTP。
機理:無定形聚合物狀結構,顆粒內氫鍵以及N和P元素摻雜的存在一起作用。 此外,超長室溫磷光水性分散體已被證明是一種潛在的安全油墨,可用於高階防偽和資訊保護領域。 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可能為快速,快速地製備無金屬,超長壽命且適合可擴充套件生產的RTP材料提供了一個新概念。
此外,小編觀察到該作者同年在Angew和Aavanced materials 兩個有名的期刊上發表了類似工作,當然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剛開始,小編可能會覺得:哇,怎麼可以這樣做啊,好像不符合規範。但當我開始做實驗的時候,在前期的探索與對比中,有可能你會發現不止一個好的材料具有某些好的效能,這時候你會難以取捨,究竟哪一個才是起主導作用的。最終,你會將他們分別進行細化再進行探究。也可能,科研探索的魅力就在於此吧。
文獻詳情:http://dx.doi.org/10.1002/anie.201802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