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波爾曾經說
“如果有人不對量子力學感到困惑,那隻能說明他不懂量子力學。
兩朵烏雲說起大師的語言要從100多年前經典的會議開始,19世紀末,歐洲著名的科學家歡聚一堂。會上,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湯姆生(即凱爾文男爵)發表了新年祝詞。
他在回顧物理學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時說,物理大廈已經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飾工作。同時,他在展望20世紀物理學前景時,卻若有所思地講道:“動力理論肯定了熱和光是運動的兩種方式,現在,它的美麗而晴朗的天空卻被兩朵烏雲籠罩了。”
很不幸這種兩朵小烏雲,竟然變成推翻了經典力學的基礎,這就是後來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對我們這個世界已經產生了諸多的重大變化,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重大變化,如我們現在所有手機,計算機所使用的電晶體,以及精確定位的原子鐘,都屬於量子力學的研究領域。雖然我們已經在生活中取得了如此的應用之多,但是我們還是無法解釋量子產生的根本原因,直到現在也無法有一個正確公認的理論解釋。
讓我們從最經典的雙縫干涉實驗來一窺它的究竟。
雙縫實驗產生的論戰雙縫實驗
在雙縫實驗中,當我們在螢幕前進行觀察時,光子打出的時候會形成一道道光,即明確的直線傳播,這也就是被稱為粒子說。
第二種就是波動說,當我們沒有在螢幕前觀察的時候,光子透過衍射那麼形成明暗干涉的條文,波爾將其解釋為機率論,即光子就像水紋一樣出現在任何地方,這樣水紋穿過縫隙後,形成了明暗干涉的條紋。
因為這兩種現象,科學家們分成兩派,愛因斯坦對“不確定性”是無法接受的,他曾經在和波爾的論戰中就說到:上帝不擲骰子。
貓的死活不確定
這裡產生的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空間的一切都充滿了不確定性。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薛定諤的貓。在一間房間裡,我們把貓放進房間裡的後,按照粒子說,貓的死和活應該是確定的,但是按照量子糾纏的理論來說,貓的死活不單純取決於她自己,而是取決於我們的觀察者,也就是當觀察者進入這個房間時,那麼在那一瞬間貓的死活是確定的。
量子理論極其違反人們的常識和假設。所以從愛因斯坦到普通人都難以置信。雖然說我們已經成功的運用量子有了諸多的發現。
宇宙的假設11維度宇宙
對於量子學說也有產生的現象,也有一些假說,比如說全息宇宙和11維度論。
美國量子物理學家戴維·玻姆丟擲了一個大膽卻十分直接、簡單的想法:此發現意味著客觀現實並不存在,儘管宇宙看起來具體而堅實,但其實它只是一個幻象,是一張巨大而細節豐富的全息攝影相片!
全息宇宙假設,宇宙是全息的,在更高的維度上,存在一個確定的物體,我們所看到的物體表現都是幻想,是真實物體在我們世界中的投影。
從全息宇宙出發,有了不同維度解釋世界的觀點。十一維空間是根據90年代提出的M理論(多種超弦理論的綜合),宇宙是11維的,由震動的平面構成的。
即真正的世界是有11個維度,而我們只是在三維世界中生活。這個迄今為止這種唯獨的學說仍然不能,完美解釋所發生的一切,但它是我們最靠近的,這也是被最多科學家所相信的一種學說。
不確定的現實世界電影《羅拉快跑》中講述了多種可能性的發生
如果將這種離子微觀的假設推論到宏觀,那將會產生一個可怕的現實。
即當你走在路上時,你正面看到的一切都是確定的事情。那麼一旦當你回頭時。
原先你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可能瞬間產生崩塌,周圍狀態其實是完全不確定的,變化是由你這個觀察者假設可能產生的。
同時也產生了一種可能性,任何存在的客觀世界是否真實存在,不是取決於你的眼睛是否看到,而是取決於作為觀察者你是否相信它存在於這個世界上?
如果你信,那麼它就會存在。如果你不信,那麼它就不存在。
乍看上去也是令人無法置信的。目前科學家解釋,在宏觀世界中應用經典物理學,量子力學是微觀起作用,在宏觀秩序中是不起作用的。
但是我個人以為其實在無論是宏觀和微觀世界,量子理論都在起著相同的作用,只是作為宏觀中的個體,我們是身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量子理論完美解釋了周邊可能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事情,因為取決於一句話,
叫相信才能看見!
這個只有相信才有可能看見所有發生在你眼前的一切事物。
人事物都是你相信的結果。
正因為有了你的這種相信,他們才會出現!
至此科學的驗證系列,全篇結束。從物質不滅輪開始,到量子理論,科學已經與人的精神世界產生了密切的關聯。下一章節中,我們走進人的精神世界,去看看靈魂的湮滅!
閱讀者,無論你處在哪個年齡,是否對宇宙的執行,對物理的解釋產生過困惑,你是否已經形成了自己堅固的三觀呢?
注1:鍾銘聊科學,對科學家為何有量子之爭解釋的非常通俗易懂,推薦檢視《為什麼物理學家費曼說,世界上沒有人懂得量子力學?》
注2:知乎作者5號幻想館,對物理學的兩朵烏雲做了詳細的解釋,非常不錯,可以檢視《兩朵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