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度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看過《三體》的朋友應該知道這樣一種攻擊方式——降維打擊。故事中,整個太陽系被“拍扁”成一張平面。無疑,這是屬於,且專屬於高維生物的成功,因為降維打擊的方式,不僅是抗衡維度,更是凌駕於維度這個概念本身之上。
故事畢竟是故事,從現實出發,已知所有生命體皆無法凌駕於維度之上。但真正的成功,卻具有一種與維度抗衡的能力。
一臺計算機,它始終位於你的電腦桌上,但是它的資料卻可以透過“無限長的線”(一維是一條無限長的線,只有長度)跨越大半個地球傳輸至汪洋彼岸,打印出一張二維平面圖,或者打印出一個三維模型。資料,它抗衡了維度,在一維意義上,它是成功的。
一隻螞蟻,它舉起了數倍於自己體重的石頭,或者它爬上了一棵灌木,對於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近乎二維空間(只有長寬)的螞蟻來說。它,也抗衡了維度。在二維意義上,它是成功的。
我們都知道:人,生活在三維空間中。三維之上便是四維,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時間”。
對抗時間,是妄想嗎?是的。
但與時間抗衡,絕不是!
有人賺了大錢,我們可以稱他為成功嗎?
是的,可以。
這個人又把賺來的大錢全虧了,還欠一屁股債。我們可以稱他為失敗嗎?
是的,也可以。
如此說來,他在某個時間點或者某個時間段內達到了成功的狀態。但我們可以說他並不具備成功的能力。
時間,即物體在時間線上的轉移。
這個人的金錢,隨著時間線的推動而進入自己口袋,亦隨之慢慢進入了別人的口袋。他所謂的成功,隨著時間線的推動增加,亦隨之慢慢減少,直至消滅。
作為三維生物,他對於四維時間全無抗衡之意與抗衡之力,任憑其凌駕於自己的成功與財富之上。
當然,我們都是三維生物,我們都無法控制四維層面的時間。
但是有的人,也就是我們說的成功人士,他們往往具備一種與時間抗衡的能力。
這種能力是成功的孵化場,它可拆解為三個要素:
·遠見
東漢末年,董卓禍亂朝綱,天下諸侯會盟陳留,欲起兵共伐董賊。而彼時的曹操擁兵僅四千,比之動輒萬人的諸侯勢力來說,即使會盟,也當無足輕重。
這時候,曹操急著會盟了嗎?沒有。
因為他的遠見,讓他懂得從結果反推決策。
若前去會盟,我這四千兵馬能受多少器重?即使討賊成功,我在諸侯中的地位又當如何?我能得到什麼?答案都不盡如人意。這就促使曹操擬了一道天子詔書,使這次會盟討董“名正言順”,而這也讓他在諸侯會盟中,掙得了僅次於袁紹盟主的地位。
從戰略的角度看,這是一種遠見。
從維度的層面看,這是一種與時間抗衡的能力。
當一個人能做到從結果反推決策,他便是預見了“物體在時間線上轉移的未來趨勢”,是成功的必備要素之一。
·逆商
說起逆商,不得不提一個人物:司馬遷。以及他那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中華歷史,浩瀚數千年。若無此人之忍辱負重,恐空其六七。這麼說也許誇張了點,但我想,司馬遷值得這樣的誇張。
面對“欲沮貳師,為陵遊說”的罪名,司馬遷的尊嚴讓他想到尋死,但他的抱負、他的逆商,讓他想到更多:文王拘於囚室而推演《周易》,仲尼困厄之時著作《春秋》,屈原放逐才賦有《離騷》,左丘失明乃有《國語》,孫臏遭臏腳之刑後修兵法。最終,司馬遷選擇以腐刑(宮刑)贖身。在無盡的堅忍與屈辱中,完成了《史記》。
古今中外,高逆商者,無過於此。
從心理的角度看,這是一種逆商。
從維度的層面看,這是一種與時間抗衡的能力。
當一個人能從容面對挫折,或者說,他能從挫折中吸取經驗和教訓。他便是駕馭了“物體在時間線上轉移的過去結果”,使之為己所用,是真正的成功必備要素之二。
·自知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明君,他鼓勵大臣們對他直言不諱,鼓勵大臣大膽指出自己的缺點與失策。由此,“貞觀之治”的盛世才得以出現,魏徽這樣的名臣才得以成就。
從思維的角度看,這是一種自知。
從維度的層面看,這是一種與時間抗衡的能力。
物體在時間線上的轉移無可抗拒,但正確認識“我”,便能洞察、權衡主客觀利弊,從而做出最有利於自己,且可達成的決策,減少“時間線推動”所帶來的不確定性。
自知,便是真正的成功必備要素之三。
唐末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聲勢浩大,一度入主長安,卻終日沉迷酒色,未趁勢剿滅唐朝的骨幹君臣,最終只當了兩年皇帝,潦草收場。既無遠見,亦無自知。
法西斯元首希特勒,二戰時德軍距離莫斯科最近時僅24公里,今天開車都用不了多久的路程,當時卻無法推進分毫。作為二戰的戰略總指揮,他頻繁干涉麾下將軍的戰術決策,自以為是政治軍事雙面天才,也因此葬送了龐大帝國。既無自知,亦無逆商。
三國梟雄袁紹,天下九州佔其四,即使兵力數倍於曹操,但官渡之戰還是敗了。這一敗,讓袁紹抑鬱而死。而彼時,他保留在本土的兵力仍數倍於曹操,領地也分毫未損,完全存在東山再起的可能性。袁紹的失敗,一方面是因為他愚賢不分、任人唯親,另一方面是因為他的逆商不足,無法直面自己的失敗。既無遠見,也無逆商。
遠見、自知、逆商。
這三個要素結合起來,便是成功的能力,是一種達到成功狀態的能力,更是一種維持成功狀態的能力。維持成功的狀態,即是與時間抗衡,與維度抗衡,就像一維狀態的資料,二維狀態的螞蟻,三維狀態的人。
內容與形式,是辯證法的一對基本範疇。成功的形式與內容,亦不可一概而論。成功的形式是一種能力,但成功的內容,不應該被施加任何人為定義。
小到手機遊戲,你察覺了對方偷塔的意圖,回防成功,這也是一種成功。
大到宇宙奧妙,如若某一天,真正發生了像電影裡的外星武器入侵,各國能做到利益統一,一致對外。則是全人類的成功,也是人作為一種三維生物,擁有的主觀優勢。
從“成功的內容”這個角度來說。人的追求各有不同,不該嘲笑他人暫時的失敗,也不該自喜於某一刻的成功。
這個世界上沒有失敗者。一切失敗,都只是物體在時間上的轉移。而人一旦具備了成功的能力,就會有意識地去抗衡暫時的失敗,放眼去成就真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