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01何為“暗時間”?

2010年12月12日,中國首個極深地下“暗物質”實驗室投入使用,引起了大家對“暗物質”的廣泛關注。

何為“暗物質”?

天體物理學研究發現,在浩瀚的宇宙空間裡,我們能夠觀測到的發光星體的質量僅僅只是宇宙空間裡物質總質量的一小部分。

還有很大一部分至今我們還沒有弄清楚的東西,這種視而不見又確實存在的東西,我們稱它為“暗物質”。

何為“暗時間”?

《掌控24小時》作者尹慕言認為:

那些不見蹤影、無端失蹤的時間,就是“暗時間”。

單位時間內個人投入與產出的能量就是“暗能量”。

這兩者交織,就形成了我們的工作效能。

時間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一天24小時,1440分鐘,86400秒,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卻越來越大。

古往今來,無數人用事實證明,能否合理應用時間是造成這種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

成功的人,時間顆粒度非常小,比如:王健林先生的時間顆粒度以15分鐘為單位;

財富高效能專家張萌的時間顆粒度大概在10分鐘,基本上10分鐘就處理一件事情;

比爾·蓋茨先生的時間顆粒度更小,根據《電訊報》說蓋茨將任務分解成許多小塊,有時甚至以五分鐘為單位。

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非常明白自己每一分鐘要做什麼,並且提高單位時間的效能,在他們的時間歷程裡,沒有或者很少有“暗時間”的存在。

02注意!“暗時間”會悄然出現

英國曆史學家西里爾.諾斯古德.帕金森透過長期的調查研究,於1958年在《帕金森定律》一書中提到:

只要還有時間,工作內容就會不斷擴充套件,直到所有時間被用完。

也就是說,如果你的時間充裕,你就會竭盡所能地耗完它。

但,這不是理由,而是一種現象,需要我們正視它的存在,並盡力改善它的影響。

想一想,

每當開學前夕,有多少學生爭分奪秒補作業,甚至會催生出幫忙寫作業的業務;

工作中有一項任務,規定2小時完成,業務員就會花2小時,而規定1小時完成,他也能夠完成。

一篇論文原定10號驗收,你辛苦到了10號,可是由於特殊情況推遲到了20號,你心中放不下,又完善豐富了10天。

等等情況。

這說明,完成一件事情並不難,關鍵是你有沒有打算儘快完成,以及你打算如何完成。

所以,要給自己限定時間,並且依據任務的價值設定時間,而不是僅僅因為要完成而完成。

不要給自己放縱的理由,不要放任自己擁有無限制的自由,定好時限,才能避免“暗時間”的出現。

03怎麼找到“暗時間”?

“暗時間”來無影去無蹤,我們應該如何找到這些“暗時間”,量化自己的“暗能量”,從而提升自己的工作效能呢?

可以參考一下《掌控24小時》的“時間能量趨勢圖”,製作一個。

橫座標是“暗時間”,標示著一天24小時;縱座標是“暗能量”的層級,層級的高低代表著你實際工作的效能。

例如圖中所示:在13點和20點,是圖中這個人工作效能最低的時候,那時的他精力不佳,時間成本較高,能量值也隨之減少。

透過這樣的一個量化記錄,就可以發現自己的哪些時間成為了“暗時間”,白白地浪費掉了;哪些時間是自己的高精力期,可以專注做事,進而調整狀態,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

我們不能一下子改變所有的事情,但是“路在腳下”。

“美好的未來和現實之間的鴻溝,只有透過行動才能跨越”

04喚醒時刻

為自己製作一張“時間能量趨勢圖”,標註24小時的能量分值,看一看每個時間段內你的能量如何?

堅持一週、兩週或是更長時間,看一看有什麼新發現、新變化?

#讀書筆記##生活日記##笑薇讀書營#

18
最新評論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距今400年的一場爆炸:2萬人化為碎骨,謎底至今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