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0年,改變了歷史前進的年輪,改變了世界,改變了每一個人。如果只用一個關鍵詞來定義2020,那這個詞只會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
COVID-19給全球衛生體系和整個世界都帶來了嚴峻挑戰。但有些病毒學家、傳染病學家和臨床醫務工作者化“危”為“機”,基於COVID-19資料發表了大量高質量論文。
2020年,Web of Science資料庫核心合集累計收錄了2,280,836篇論文,主要研究方向覆蓋了工程、化學、科學技術、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材料科學、物理學、藥理學與藥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神經科學與遺傳學。
2020年WOS資料庫收錄論文研究方向Top 10
可喜的是,中國論文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美國;排名前10的國家還包括英國、德國、義大利、印度、日本、加拿大、法國和澳大利亞。
2020年WOS資料庫收錄論文國家Top 10
期刊來源Top 10中,Scientific Reports高居來源期刊之首,IEEE Access和PLOS ONE 載文量也在10,000篇以上。Top 10中有多本期刊位列2020年12月31日中科院公佈的SCI期刊預警名單,包括MDPI出版社旗下兩本期刊Sustainability 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回到今天的主題,這2,280,836篇論文中,共包括了12,338篇高被引論文(ESI 1%)和1,244篇熱點論文(ESI 0.1%)。我們一起來看看被引頻次Top 10論文。毫不意外,這10篇論文全部均與COVID-19有關。
1、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該論文由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副院(校)長王健偉教授團隊聯合完成,發表於Lancet。該論文主要介紹了41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學、臨床、實驗室診斷和影像學特徵及治療和臨床預後。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9,420次。對,你沒看錯,不到一年被引近10,000次。
2、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
該論文由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領銜完成,發表於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該論文系統收集了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29日全國30個省(直轄市、自治區)552家醫院的1,099例COVID-19實驗室確診病例,並對全部病例的臨床特徵進行了詳盡描述。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5,745次。
3、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該論文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院長王行環教授和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教授領銜完成,發表於JAMA。該論文對2020年1月1日至1月28日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住院治療的138例連續性COVID-19確診病例的流行病學、人口學、臨床、實驗室和影像學特徵及治療情況進行了詳細描述。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5,324次。
4、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 2019
該論文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院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黨委書記武桂珍研究員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病毒病應急技術中心主任譚文傑研究員領銜完成,發表於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該文首次揭示了導致COVID-19發生的元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現已統稱為SARS-CoV-2)。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5,034次。
5、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adult in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 China: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該論文由中日友好醫院副院長曹彬教授和武漢金銀潭醫院結核病科主任陳華主任醫師領銜完成,發表於Lancet。該研究對2020年1月31日前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和武漢肺科醫院收治的191例實驗室確診COVID-19病例人口學、臨床、治療和實驗室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該研究首次發現,在沒有細菌感染的情況下,病人已經出現了敗血症;該研究首次揭示,在存活病人中,可檢測到的新冠病毒中位排毒時間為20天,觀察到的最長病毒排毒持續時間為37天。這也部分解釋了一些病人為何會出現出院後核酸又復陽的情況。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4,881次。
6、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99 case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 a descriptive study
該論文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北院副院長張欣欣教授和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結核四科主任張麗主任醫師領銜完成,發表於Lancet。該研究對2020年1月1日至1月20日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收治的99例實驗室確診COVID-19病例流行病學、人口學、臨床、影像學和實驗室資料進行了分析,並對隨訪至1月25日的臨床結局進行了報道。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4,808次。
7、A pneumonia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 new coronavirus of probable bat origin
該論文由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新發傳染病研究中心主任、“蝙蝠女俠”石正麗研究員領銜完成,發表於Nature。該研究首次報道蝙蝠可能是該新型冠狀病毒的來源;還確認了2019-nCoV進入細胞的路徑與SARS冠狀病毒一樣,即透過ACE2細胞受體。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3,919次。
8、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該論文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馮子健研究員、時任湖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楊波、香港大學Gabriel M. Leung和Benjamin J. Cowling領銜完成,發表於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該研究對武漢市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22日確診的425例COVID-19病例的人口學特徵、暴露史和病情進展時間線進行了描述,並首次報道COVID-19的基本繁殖率(R0)為2.2(95%可信區間:1.4~3.9)。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3,190次。
9、Characteristics of and Important Lessons From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 Summary of a Report of 72 314 Cases From the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該論文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研究員領銜完成,發表於JAMA。該文對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11日中國內地72,314例COVID-19確診病例的主要流行病學和臨床發現進行了總結與分析,並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對於這一新發流行病的新認識和經驗教訓。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2, 802次。
10、SARS-CoV-2 Cell Entry Depends on ACE2 and TMPRSS2 and Is Blocked by a Clinically Proven Protease Inhibitor
該論文由德國哥廷根靈長類研究中心Stefan Poehlmann和Markus Hoffmann博士領銜完成,發表於Cell。該研究揭示了細胞絲氨酸蛋白酶TMPRSS2和內體組織蛋白酶CatB/L能夠協同啟用SARS-2-S入侵細胞,而蛋白酶TMPRSS2的作用更為關鍵;研究同時發現絲氨酸蛋白酶抑制劑卡莫司他(Camostat)能夠阻斷新冠病毒感染肺細胞;該研究還證實了來自一名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血清能夠阻斷S蛋白介導的病毒侵入,從而證實人類能夠產生中和抗體來抵抗新冠病毒。至2021年1月5日,累計被引2, 630次。
綜上可見,2020年全球被引頻次最高的10篇論文中,其中9篇由中國學者完成,值得祝賀。中國不僅僅有效控制了新冠疫情,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時間、貢獻了經驗和智慧,而且基於實證經驗用科研論文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效支援。
Lancet 2019影響因子為60.39、JAMA為45.54、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為74.699、Nature為42.779、Cell為38.637,考慮到2020年這些期刊發表了大量高被引論文,有理由對這些期刊未來幾年的影響因子有較高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