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中國實現了一系列巨集偉的航天計劃,創下了諸多成就,例如“嫦娥四號”探測器代表人類首次登陸月背,中國民營運載火箭首次入軌,中國火箭發射成功次數位居全球第一,北斗三號衛星進入全面衝刺階段等等,這些成就背後體現的是,中國航天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壟斷,闖出了中國航天自己的道路,為躋身世界頂尖航天大國夯實了基礎。

嫦娥四號登陸月背

看到中國航天2019年的“亮眼表現”,不少人將其稱作開啟了“超級模式”。那麼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中國航天又制定了怎樣的計劃,有哪些硬核表現值得期待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給出的回答,沒有令人失望:中國航天將在2020延續“超級模式”,所要攻克的目標難度和意義一點也不比2019年差。

其中飽受關注的包括:發射火星探測器,繼續建設“天宮”空間站等。首先,據介紹中國火星探測計劃分為四個階段,最終目標是為將來人類登陸火星提供基礎。在對地外星球探測中,火星有著“探測器墳場”之稱,回首過往有超過2/3的探測器都以失敗告終,即便是老牌航天強國也不例外。

天宮空間站模擬圖

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火星距離地球十分遙遠,對探測器實施遠端操控時只要訊號斷開一瞬間,可能探測器就會脫離原定軌道,最終迷失在太空中,因此最後登陸步驟主要由探測器自行處理,而火星的地表環境相當複雜,探測器進行軟著陸時幾個反向推進器不能有絲毫偏差,否則在強大的引力下,則會變成“硬著陸”墜毀在火星表面,就像印度的“月船2號”墜毀在月表一樣。

對於將要面對的這項難題,中國已經做出了應對之策,為了模擬火星的重力環境,中國專門打造了一整套模擬火星著陸設施,11月中旬,中國進行了火星登陸“關鍵的7分鐘”模擬考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這相當於為中國2020火星探測喂下了一顆定心丸;至於反向推進器,中國採用的是利用反推火箭提供緩衝力的“反推著陸腿”式,不同於美國“好奇”號使用的“氣囊彈跳”式。可見,中國為2020火星探測計劃做足了功課,大家只需靜候佳音。

模擬火星著陸設施

而預計於2022年左右建成的“天宮”空間站,將在2020年率先發射核心艙,為“三室一廳”的基礎結構邁出關鍵一步。“天宮”初期規模為66噸,可永久入駐3名宇航員,據總師的介紹,“天宮”遠期規劃可增至3個模組總重180噸,這就意味著,應用了諸多新型技術的“天宮”空間站實驗科研能力,將毫不遜色於諸多裝置老化的400噸國際空間站。等到國際空間站退役,“天宮”將成為人類在太空的唯一空間站。

除了火星探測和“天宮”建設,還有北斗實現全球組網、“嫦娥五號”從月錶帶回採樣等計劃、首次發射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等,都將為世人展現中國航天的硬核表現。

美國網友評論

值得一提的是,還有人指出,美國網友在看到中國可重複使用的太空飛機計劃後,曾表示“在這領域真輪到美國抄襲中國技術了”,現在中國航天2020計劃出爐,我們大可以自信的說:在不遠的將來,美國需要抄襲的中國技術遠不止太空飛機這一項。(解憂)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銀河號海上流浪三十天,伽利略收錢不厚道,讓中國下定決心搞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