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2018年11月19日凌晨2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夜色中,一團烈火噴薄而出,隨之,一個碩長的身影沖天而起,在天際中劃下一道耀目的痕跡後,徑直奔向浩瀚深遂的蒼穹。

這是中國的長征三號乙火箭,其上搭載著一顆通訊衛星,這顆編號43的衛星,是中國北斗導航系統中的倒數第二顆衛星。

在明年,最後一顆衛星升空之後,中國的天網就將照亮這個世界的每個角落。中國人在這個世界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會不迷失方向。

曾經,我們迷失過。

1993年,“銀河號”滿載六百二十八個集裝箱由天津新港啟航,前往波斯灣的迪拜。

7月23日,“銀河號”跨越萬里波濤,前面就是目的地波斯灣。船員正準備放鬆一下時。

不遠處出現了一個碩大的身影。

這是美軍的一艘軍艦。

緊接著,船上出現了一架美國軍用直升機,在天空盤旋不去,機艙內還伸出一架攝像機對著貨輪一頓拍攝。

正當“銀河號”的船員感到困惑的時候,更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港口表示不能靠岸,要求他們駛到公海上等候通知,而在船開到公海後,銀河號彷彿置身於電影中的海戰場景。

周圍是美軍的三艘軍艦,還有戰鬥機、直升機和偵察機來回盤旋。

這時候,銀河號才知道訊息,他們被控船上有化學武器。

隨即,美軍要求登船檢查。

船隻是一個國家的離岸領土,豈能讓人隨意搜查?

中國拒絕了這個無理的要求,準備駛離此地,卻發現導航儀器上訊號突然沒了。

原來美國切斷了附近領域的GPS訊號。

GPS名為全球定位系統,是1958年美國的一個軍方專案,為美國軍隊提供情報蒐集、核爆監測和應急通訊任務的。

所以GPS本質上是一個軍用系統,只是後面才開放民用。

在民用段,美國加入了訊號干擾,人為的降低民用頻道的定位精度。使得除了美國之外,別的國家無法獲取最精確的定位。

到了後面,俄羅斯人搞出了格洛納斯,有了競爭,美國才把訊號干擾去掉。但就是這樣,民用的精確度還是遠遠比不上軍用的。

更加麻煩的是,GPS資訊完全控制在美國手裡,就像路燈的開關就在他的手裡,他要開就開,要關就關。

沒有了GPS資訊,銀河號只好在海上流浪了三十三天。最終不得不答應讓美方做為沙特的顧問登船檢查。

而在檢查之後,美國並沒有發現他們想找到的東西。連負責檢查的美方外交官都極為氣憤,表示自己被中情局的錯誤情報誤導了。

美國人怎麼糾正自己的情報系統是他們的事情,而我們終於明白,有一些東西是必須握在手裡的。

1994年,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啟動。

2000年,中國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開始為中國使用者提供定位服務。

2003年,中國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就在中國準備啟動北斗二號系統時。歐洲的伽利略系統突然向中國伸出橄欖枝。

2003年的歐洲,瀰漫著反美反戰情緒。

當時的美國執意對伊拉克開戰,歐洲人感覺到被美國忽視的冷落,開始意識到單極世界正在形成。

為了重新找回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歐洲決定啟動自己的定位系統:伽利略定位系統。

開發一套導航系統,需要的經費驚人,本著共同參與,大家出錢的目標,歐洲想到了中國。

當時我們在衛星系統上剛佈局,說實話,當時的效能確實比不上美國,在技術研究發上也比較吃力,既然歐洲肯帶中國一起玩,那當然是好事。

要知道在十年前,美國牽頭搞國際空間站,中國想加入,也想探索外太空,卻美國直接拒絕了,理由是有軍事技術。由此將中國關在了國際空間站的大門之外。

而中國後面開發出自己的天宮,等到2024年,國際空間站墜落太平洋,中國將成為唯一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現在歐洲大國肯帶中國一起搞當然再好不過。一來,中國可以用北斗組自己的區域性定位系統,全球的就用歐洲的伽利略,現在的印度就這樣乾的。

省時省力,何樂而不力?

何況,當時西方國家對中國搞技術禁運,如果中國能夠加入伽利略計劃,不就可以打破這個壁壘了嗎?

於是,中國暫停了自己的北斗二期,投入到伽利略的導航系統中,第一期打款七千萬歐元,並承諾將投入 2.3億歐元。

2005年,“伽利略”首顆“中軌道”實驗衛星“GLOVE-A”搭乘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順利升空。

伽利略計劃從藍圖走向星空。而恰在這時,中國發現,歐洲的態度發生變化了。

原本談好是合作,中國深度參與,但中國發現自己根據接觸不到什麼核心的技術。

反而是一些沒有投錢的國家享有的權利比中國還多,比如印度。

等於中國出錢幫歐洲建系統,以後還要花錢買,控制權也全在歐洲手裡,這對中國來說,不過是另一個GPS而已。

在溝通未果後,中國只好接受了一個現實,有的東西還是要掌握在自己手裡。

伽利略,你們好好玩吧,我們不奉陪了。

“北斗”系統重新啟用。

2007年,第四顆“北斗”一號導航衛星升空,替換了退役的衛星。

年底,成功發射第一顆“中軌道”導航系統。

這意味著,北斗實現了重大的技術突破,不再是以前的北斗。

中國的衛星按照自己的藍圖有條不紊、按步就班的升空,開始一個個點亮中國在星空中的眼睛。

期間,中國的北斗難免經歷風波,最為有名的是破譯事件。

2008年,一位清華的畢業生到美國斯坦福大學攻讀EE博士,其間成功破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編碼程式。

出國前,中國為她頒發了“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獎金是5000美金。

沒想到,一到國外,她就破解中國的系統。而因為這個原因,美國RTCA(航空無線電委員會)特地給她頒發了W.E.Jackson獎。

訊息一出,舉國譁然,新聞標題一個比一個嚇人,什麼北斗一千多億的投資打了水漂。

北斗還沒建好,就已經被美國掌握等等

而直到十年後,北斗人正式通告大家,這些都是不必要的擔心,因為她破解的編碼,是北斗的民用段,民用段本來就是給大家用的,比如大家的地圖可以用這個民用段來導航,所以設計之初就跟GPS等系統有關聯性,破解是有方法的。

而北斗核心的軍用段能不能破解呢?

中科院光電研究院的徐穎有個建議:想破解北斗的軍用段,最好的辦法是發明時間機器,回到過去看我們怎麼設的。

在中國緊鑼密鼓佈置自己的天眼時,歐洲的伽利略卻放慢了腳步。

為了獲取美國的資金,伽利略計劃把自己原本設計的頻段給推翻了,這樣一來,資金不但加倍,工作也要更多。

直到2008年,第一顆衛星發射三年後,“伽利略”系統的第二顆實驗衛星才升空。

看著中國跑到了前面,歐洲不無心酸的表示,中國竊取了伽利略的技術。

借用華為任正非的一句話來回答吧:我們的5G原本就比美國領先,我們怎麼會去竊取美國的技術。

北斗系統在技術上已經領先於伽利略,領先的還需要竊取落後的嗎?

可能大家也知道今年七月份,伽利略導航系統集體大當機,所有的衛星都宕機了,修了半天才修好,而幫忙修好的還是中國的一家公司。

此外,伽利略的進展緩慢也是吃了資金短缺的虧。因為把中國排除,為了說出來好聽,歐盟規定以後所有的資金全部來自歐盟公共資金,這樣一來,引進別國投資的路被他們自己堵死了。

因為進展太慢,歐洲還發現自己原本要想使用的頻率已經被中國率先佈局成功。

歐洲更急了,表示自己早就看好這一個頻率了。

不好意思,國際慣例,太空頻道就是誰先使用先佔有。

你自己發的慢,這能怪別人手腳快?

中國的北斗在今年發射成功之後,第42、43顆衛星成功組網。

在今年,北斗十次發射任務圓滿結束,8次一箭兩星,共佈置了18顆衛星進入軌道,一年10箭18星,所有發射任務全部成功。

世界四大系統中,美國GPS系統最快一年6星,俄羅斯格洛納斯系統一年9星,歐洲伽利略系統一年6星。

到明年,中國將全部組網成功,中國的船將願意往哪開就往哪開,再也沒有人來蒙我們的眼睛了。

而像北斗這樣的故事,在中國還有很多。

中國原想與世界上的十五個國家一起搞一個射電望遠鏡工程,卻被拒絕。

沒辦法,我們獨自在貴州建了全世界最大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因為武器禁運,我們買不到世界上最好的武器,但同樣不妨礙我們研究出東風快遞,研究出自己的中國產航母,研究出第五代戰鬥機殲20。而今天,中國的第一艘中國產航母山東號交付使用。

中國的天河二號超級計算機曾經6次蟬聯世界超算TOP500冠軍,但使用了intel Xeon的晶片方案。2015年,美國禁止intel等公司向中國四家超算中心出口高效能運算晶片。於是,我們只好造了自主研發的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依然是世界第一。

中國跟以色列進行預警機的合作,馬上就要交貨了,美國出現,以色列寧願賠錢也不願意得罪大哥,最終把為中國設計的預警機方案給了印度。

於是,我們只好自己搞出了空警-2000,比美國的也就好那麼一點點。

……

美國曾經牽頭世界上最主要的發達國家,搞了一個瓦森納協議,裡面有一個技術清單,全部都是對中國禁止出口的。

網友試稱,瓦森納技術清單是中國科技發展的指明燈。是中國成為發達國家的題庫。

中國每攻克一個難關,瓦森納技術列表裡的內容就會少一項。 總有一天,瓦森納技術列表裡會被清空。

而達到這個目標,只有一個方法,加大教育跟科研的投入。

中國已經成為美國之後的第二大科研投入國。「人造太陽」、「中國天眼」、散裂中子源、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中微子實驗室,甚至高能對撞機等等以前中國科研人員不敢想的東西都將出現或者已經出現在中國的大地上。

在可預見的未來,只要中國保持繼續十年左右的GDP增長與R&D經費增長,GDP和R&D經費就能雙雙超過美國。

R&D經費的增長,帶來的是可資料化的改變。

當今世界180個熱點研究前沿,核心論文產生出量,美國第一,152個,英國第二,90個。中國68個,超過德國法國以及日本,位列第三。

PCT國際專利申請,中國位列世界第二,且增率最快。

讓美國感到著急的是,中國的這種科技高投入還在延續。

中國的科學教育也在加大力度,以前是中學才有科學課,現在小學就開始有科學課。

目標就是在中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就像任正非所說,以後中國的農村都會出現博士生。

國家在努力,個人也要努力,家長也要努力。要為國家輸送更多的科學苗子。現在很多家長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在語數英之外,很重視孩子的科學教育。

昨天還有一位家長問我有什麼好的科學雜誌,他說他以前就是看科學雜誌的了解科學的,但現在不知道給孩子定什麼雜誌好。

他覺得定雜誌是一個很好的方式,買一堆書,孩子有時候會有壓力,而且書太多反而不讀。雜誌一個月一本,看完一本,會對下一本有期待感,能夠讓孩子珍惜書籍。

我給他推薦了《萬物》雜誌。

《萬物》雜誌是 《科學美國人》的子雜誌,《科學美國人》是世界上最牛的福斯科學雜誌,起源於1845年的雜誌,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是《自然》的姐妹出版物。

《科學美國人》走普及路線,主要給高知識份子提供科普知識,到目前為止,有151位諾貝爾獎得主為其撰稿。其中包括了愛因斯坦這樣的大牛。下面是《環球科學》部分撰稿人:

它還有個少兒版,在美國叫《How it works》

每一期都會講當時最熱門的科技。而且是身邊的科技,比如機場安檢分解:

未來海上城市的解剖:

超音速賽車內部:

火箭拆解圖

還有生物學知識,比如一條鯊魚的內部是什麼樣的:

人類的眼球:

人腦發育:

腸道細菌如何影響你的大腦:

地質內容也有講,大滅絕的時間軸:

核冬天的形成:

天文學也有:

還有歷史知識,比如中世紀騎士和日本武士的對比:

古羅馬軍隊強大的祕密。

日本古代城池解剖:

這個雜誌包羅科學的各個領域,是陪伴美國數代孩子成長的雜誌。

引進後的書名就是《萬物》,講解萬物運轉的祕密,講解萬物中的科學知識。

雜誌知識涉獵廣泛,資訊新鮮,有很多前沿科學知識和話題,涉及交通運輸、工程機械、生態環境、太空探索、歷史人文等等。

雜誌圖片對知識的呈現讓人驚歎,能在紙面上呈現出三維的效果...

大開本,讀起來眼睛舒服!比一般的雜誌都大,也比A4紙還大點兒,印刷品質精良...

給孩子定上這樣的雜誌,孩子以後每個月都可以收到來自科學的大禮。

雜誌的每一頁都特別的美。

孩子一定會喜歡上。

這套書適合5到90歲的孩子。尤其小學高年級到高中的孩子。

送禮最好送雜誌,為什麼呢?因為訂好之後,對方每個月都會收到你的誠意。How It Works 國外訂購1年價格是 116 美金(相當於人民幣 777元),運費另付。

而中文版《萬物》價格就相當給力了.

《萬物》2020年徵訂季開啟!現在僅需298元!即可獲得

① 原價360元的《萬物》雜誌一年12期

② 定價98元的科普故事音訊集(50集,每集6分鐘每週更新)

要看雜誌,就看這個品類最傑出的,也應該讓孩子接觸最新科技。因為現在發展太快了。百年前,一個人不識字也可以過得很好,現在沒有文化孩子真的很難出頭。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橫條參團。給孩子每個月的科學養份。

最新評論
  • 1 #

    我只關心我們普通民眾什麼時候才能用上北斗導航?

  • 2 #

    不知道編輯多大,當時在海上漂和有沒有gps無關,而是船被美國控制了。

  • 3 #

    刺激中國發展北斗的不是銀河號事件,而是96臺海危機時美國關閉了gps訊號,我們發射的導彈全都成了瞎子。這才是我們下決心自己研製北斗的原因

  • 4 #

    故事很勵志,但缺少基本科學常識,沒有GPS,有六分儀定位,上航校必修課

  • 5 #

    廣告打的我措手不及。剛剛為中國科技進步打破壟斷走自己的路而驕傲,這一下來個廣告有點那啥了。

  • 6 #

    鄭和下西洋時都沒有迷航,現代的船反而離不了衛星導航,看到最後原來是書販子在街頭講故事

  • 7 #

    搞了半天原來是一個書販子。廣告打得好。

  • 8 #

    應該讓他們檢查,但是有條件,沒有化學武器怎麼辦?要陪償損失。駛離就等於逃避,人家正好有藉口,損失自己負責。要學會鬥心眼。

  • 9 #

    當年鄭和沒有GPS,也沒有格洛納斯,也沒像銀河號這樣狼狽,登船受辱不可怕,可怕的是離開了電子系統,就成了魚肉!

  • 10 #

    打廣告的現在也是拼了

  • 11 #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七十年前就說過,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了,是不好惹的,惹翻了是不好辦的!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好!

  • 12 #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一直都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加油,中國!

  • 13 #

    麻煩把我發到太空,我要去敲一下伽利略的竹槓

  • 14 #

    93年不會用六分儀定位,敢開船,也夠奇葩的。

  • 15 #

    中國與美國歐洲西方國家是兩種社會制度,兩個意思形態的國家,永遠不要對他們抱有希望幻想。

  • 16 #

    中國人要永遠記住美國人、歐洲人是如何對待中國人的,中國人要記住了。要復仇。

  • 17 #

    已閱,天國讀物,國閃民眾發表感言

  • 18 #

    這波廣告打的我猝不及防

  • 19 #

    雖然是為賣書做廣告,但這樣的廣告內容真心不錯,要知道出本書裡面還有前序了,而且還得邀請名人題詞,作序啊,能接受啊

  • 20 #

    我以為是一個愛國的故事,沒想到最後又是一場金錢的交易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長征三號再傳好訊息,新的紀錄已經誕生,世界目光轉向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