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體現,必須腳踏實地,邁著堅實腳步,你才能取得成功,來不得半點虛假。
目前世界航天國家並不多,走在世界前面,有美國、俄羅斯和我們。
美國是在遭受無數失敗之後,才走到今天的。俄羅斯的經歷相比美國,俄羅斯失敗少一些。
而我們在航天領域的失敗最少,這跟我們科技工作者追求精益求精有關,也就是一種使命感和職業精神,才讓我們在航天領域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從第一顆東紅衛星的發射,到北斗衛星組網,再到嫦娥奔月,實現了月球取壤,一步一個腳印。
打破多少年以來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以來的技術封鎖,我們在追趕中超越,一舉成為世界航天大國。
航天事業的發展,不只一個簡單的航天問題,如果僅限於此,西方國家不會嚴密封鎖,更多地是可運用到軍事方面,也就涉及到了國家安全問題,如此一來,事情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美國發射升空的不少衛星就是間諜衛星,這些衛星都有著軍事用途。
2020年比較美國,我們和俄羅斯都有不小的突破。
近日,俄羅斯成功地將“安加拉A-5”重型火箭發射升空,俄羅斯總統普京對這次火箭發射成功,表示祝賀,還對外宣稱此次發射成功,有不同尋常重大意義,它的重要意義還在於,可取代質子-M重型運載火箭。
其實早在2014年俄羅斯就開始安加拉火箭的試射,而後期限於技術等方面的問題,一再延後,十年磨一劍,成功對俄羅斯來說,確實也來之不易。
反觀美國,在這一年,在航天領域沒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有點黯然失色。
我們再把目光轉向歐洲,歐洲在航天航空領域也取得過一些成就,但與三大航空強國相比,這就差遠了。
就在前不久,歐洲上空出現了驚人的一幕,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劃破了歐洲的天空,後來人們得知,一艘運載火箭在升空8分鐘之後失去控制,快速偏離了為它預設軌道。
搭載的兩顆衛星也不知去向,擔任這次發射任務就是歐洲“織女星”運載火箭,也就是說歐洲本次的一箭雙星計劃破產,24億元巨資打了水漂。
要知道,這不只是織女星火箭發射的第一次失敗,在前些年為阿聯酋發射一顆遙感衛星時,也經歷過了同樣的失敗。
為什麼歐洲航空相繼出現這些問題,主要在於他們固步自封,享受著過去的成就,不思進取造成的,最終釀成了一杯苦酒。
只有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不斷努力進取,才能取得更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