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扶蘇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人類都對未來世界存在憧憬,越來越多的人相信,發達的科學技術能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種樂觀來自於近幾個世紀以來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甚至有望在以後移民其他星球。
人類生殖醫學相關爭議
最近幾天,有關人類生殖醫學的爭議被再次提及,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當事者對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這不禁令人聯想到有關科幻作品《美麗新世界》中的情節,人類如何應用生殖醫學的先進成果,關係到我們未來的命運。
很多人瞭解《美麗新世界》都是一部科幻電影,其實它改編自著名作家赫胥黎的同名作品,早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據悉,赫胥黎設想中的未來世界,人類會藉助於生物技術減少生育之苦,甚至還批次生產出5個不同等級的人類。不過,他並沒有想到,這種“定製”人類的方法很快就會變成現實。
縱觀生殖醫學的發展歷程,1978年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幫助無數家庭圓夢。但生物技術和輔助生殖技術並沒有達到完美的地步,相關法律也尚未完善,於是就有很多人開始挑戰人類的倫理。
基因編輯嬰兒和生育袋
隨後,基因編輯技術也在不斷尋找新的出路,最令人震驚的是,基因編輯嬰兒已經誕生。科學家們對此表示強烈譴責,因為在技術發展成熟之前進行的嘗試都是冒險,人類或許會因此走上一條不歸路。
直到現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女性受到生殖技術的影響,她們無法完全擁有自己的生育權,快速發展的醫療科技背後也有負面影響,挑戰倫理和法律的事情屢屢出現。
在科學界,還有新的研究正在進行,一部分科學家試圖製造出人造生命,並且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讓兩隻雄性小白鼠產生後代的案例一經公開就引起軒然大波。人類未來何去何從,成為科學家們的重點話題。
此外,2017年研究人員初步研製的“生育袋”模型問世,它能夠模擬子宮孕育生命的過程,一隻早產的小羊在此順利生存了一個月,更為“人造人”提供了技術基礎。
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
相關研究發展到今天,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初衷,生殖醫學被用來謀取利益時,相關人員並沒有感覺內心受到譴責。而這種事件如果不受到控制,人類最終將會自食惡果。
科學家表示,克隆人之所以沒有出現,未必是技術不夠成熟,而是人類無法預測這其中的風險。創造生命原本是大自然的事,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內就擁有這種能力,高估自己的同時也是在將人類推向深淵。
人性是複雜的,倫理道德就是在為我們的行為提供規範,如果它們也被無視,那麼《美麗新世界》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其實就是對人類自己負責。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景不容置疑,這一點值得人類驕傲,但如何合理利用相關技術,關係到更多生命的未來,如今發生的一切,都在為我們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