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國國家科學研究所(INRS)的一個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從“源頭”降解微塑膠的廢水電解處理工藝。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環境汙染》雜誌上。
廢水進入環境時也許會攜帶高濃度的微塑膠。這些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小顆粒可能來自於衣物,通常以微纖維的形式出現。領導新研究的Patrick Drogui教授指出,目前尚無處理這種汙染物的降解方法。現有技術通常是以物理分離方式將微塑膠濾出,但這樣微塑膠無法降解,因此還需額外處理。
研究小組決定以電解氧化方式來降解微塑膠顆粒(這一過程無需新增化學物質)。“我們利用電極產生的羥基自由基(-OH)攻擊微塑膠。該過程相對環保,分解產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分子,不含有毒物質。”研究者解釋道。相較於鐵電極或鋼電極,該過程中使用的電極更昂貴。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降解,但依舊可以重複使用數年。
在實驗室中對人工汙染聚苯乙烯的水進行測試後,結果顯示,新技術的降解效率為89%。研究小組正在計劃對實際環境中的廢水進行檢測。環境電工和氧化過程實驗室(LEEPO)的科學主任Drogui教授說:“真正的廢水含有其他可能影響降解過程的物質,如碳酸鹽和磷酸鹽,它們可以捕獲自由基並降低氧化過程的效能。”
如果該技術處理實際環境中洗衣廢水的效率得到證實,研究小組打算進一步研究以確定新技術的處理成本,並將其改進,使其能夠用於量更大的廢水處理。幾年內,這項技術有望應用在洗衣設施中。
編譯:橘子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編號:0269-7491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1-01-microplastics-wastewater-source.html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