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大辟謠!史前人類生活

今天繼續跟大家分享《史前人類生活大辟謠》的話題

第一個“聰明人”?

1960年,經過30多年的苦苦探索,路易斯·利基和梅亞維·利基終於在東非發現了一塊破碎的顱骨。這塊顱骨屬於一個外號為“胡桃夾子”的傍人,他因寬闊的下額和巨大的牙齒而得此名。在他旁邊,競有人工製造的工具散落一地!這無疑是史前學的重大發現。這種“前人類生物”究竟是如何把它們造出來的呢?

沒過多久,一切就真相大白了。因為,另一樁發現一些人類遺骸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特徵。後來,更多化石陸續出土,根據一篇科學論文的描述說,他們擁有比南方古猿更大的腦容量,基於合理推斷,他們便是那些“高水平”工具的真正發明者。於是,最早的“聰明人”——能人,誕生了。

在史前人類腦部研究者心中,能人成為和我們一樣擁有不對稱性(左右腦不一樣大)的“第一人”,當然他們的腦子很小。但是左右腦的不同分割槽和人的能力密切相關。大多數人是右利手,就是因為大腦的兩個半球按照逆時針方向扭轉。我們說話的能力來自大腦的布羅卡氏區,它位於額葉的左下位置,左邊的部分比右邊更為發達。這可是件了不得的事。而第一個擁有這一切能力的物種,只可能是能人——第一個配得上“人類”之名的存在!

作者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在集體想象中被視為“人類開端”的物種,正是以這樣的方式登場的。

1964年4月4日,《自然》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宣佈確認新物種——能人。

古人類神經學家要在其大腦中發現實現這一能力的要素一一邏輯。為此,他們研究了能人的顱內模,顱骨內膜能記錄下大腦留在那裡的全部痕跡。在為數不多留存至今的能人顱內模上,有一塊擴大的區域似乎是和語言相關的布羅卡氏區;他們的大腦似乎也和我們的一樣,呈現為左枕突起型——向下俯視大腦時,右額葉向前突起的程度大於左側和旁側,同時左枕葉向後突起。

如今,90%的右利手大腦結構都是如此。但我們並不能就此認為,“能人”名副其實,即便他們第一個使用語言,是最早的右利手。因為這裡有一個大問題,在標本屈指可數的情況下,它們是不能對比的。也就是說僅憑兩三具標本,怎麼可能得到左右大腦不對稱的比例呢?

作者比較了現代人、幾種猿類和現有的所有化石,以研究它們在解剖學意義上的特徵。

最先得到的結果是,對於人亞科而言,總體上,大腦的不對稱性隨著體積而增加。因此,能人的大腦呈現出更明顯的不對稱性,也與其腦容量更大有關。更重要的是,發現倭黑猩猩的大腦具有和我們相同的不對稱型別,只不過小一些。也就是說,這種不對稱性在數百萬年前就存在於猿類的大腦中了。

而且,我們如今已知道,南方古猿和傍人也能製作並使用工具。所以“能人”是不足以說明是一個“聰明人”。不過,也有好訊息:津吉人(能人)已被部分還原。他身上還藏著很多亟待發掘的秘密,大家不必為能人感到悲傷,他仍然是一個重要的物種,也仍然是古人類學無數爭論的核心,在未來,你定會聽到更多關於他的訊息。

危機四伏的史前生活

相比於我們現在的舒適生活,史前人類過的簡直就是地獄般的日子。

外部世界對他們虎視耽耽,到處都是如噩夢一般的陷阱。劍齒虎、熊、鬣狗、獅子、禿鷲,還有可怕的巨蟒,許多動物都垂涎著人肉的滋味。

狩獵也是一個險象環生的活兒,因為他們不得不直面原牛、犀牛以及龐大的猛獁象。氣候惡劣極了:非洲熱得要命,歐洲卻嚴寒刺骨。火山動不動就爆發,河流也尤其兇險——露西等許多化石都是在水裡發現的。總之,人類的日子太慘了!不止這些,人類自己還要時刻防備附近的部落,準備為領土和火種而戰鬥。危險無處不在,人類在掠食者、自然災難、戰爭、疾病的圍攻中艱難生存,年紀輕輕就會死去。

這就是我們常常在書中或電影中看到的史前生活環境:一個危險重重、險象環生的世界。

史前生活有那麼糟糕嗎?

作者指出:其實,掠食者會避開成群結隊、攜帶武器的人類,它們寧願攻擊一些更易得手的獵物。在化石記錄中,並沒有多少證據指向,動物襲擊人類死亡事件——當然,可以留作證明的,本來也只有骨頭。比如,義大利瓜塔裡考古現場出土過一個底部破碎的尼安德特人顱骨。幹這件壞事的被確認是熊,但沒任何證據表明,這種動物殺死並吃掉了這個人。

在我們最古老的祖先之中,千年人屬可能曾經淪為獵豹的口中餐,湯恩幼兒也可能是鷹的砧上肉,但那其實非常罕見。反倒是史人類的食物殘渣中,常常出現大型捕食動物的碎塊,既有野獸的皮毛,也有猛禽的羽毛,還有大魚的鱗片。

對於食草動物,史前人類也發展出了高效、因地制宜的獵捕策略,營地中發現的骨堆就是證據。多虧了同位素分析法,我們現在已經可以證明,斯皮洞穴的那位尼安德特先生是一位小心謹慎的老饕,平生最愛猛獁象肉排!

事實上,人類的裝備堪稱精良。無論是哪一個人種,其開發工具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數百萬年前。考古記錄顯示,克羅馬依人、尼安德特人和直立人能夠使用各式各樣的工具,都是優秀的獵人。

早在160萬年前,人類就製作出了號稱“史前瑞土軍刀”的東西,就是那著名的“兩面器”,它在很多場合都能派上用場。火,也是隔絕危險的一大法寶,它可以趕走夜間的不速之客,消滅食物中的病菌和病毒。況且,眾多跡象顯示,不同地區的人群之間存在著交換現象。在發明戰爭之前,人類肯定已經發明瞭商業。

之所以大部分人亞科化石之所以會在古老的湖泊裡或者河床上重見天日,原因不是那裡是他們的溺斃之地,而是水流能夠促使物質沉積,是骨頭得以儲存的福地,是古人類學家尋找化石的最佳助手。

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野獸巢穴中發現的骨頭,化石的主人未必是被野獸生吞活剝的獵物!在通常情況下,沉積層可以反映食肉動物間的更迭,比如獅子、鬣狗、熊……以及人類,因為所有這些迷人的生物都曾生活在那裡,只是時代不一。用“捕食行為”來強行建立人骨和動物骨頭之間的關聯,這種邏輯不完全符合事實。

史前人類並不都死於意外或災難事件,哪怕他是一具化石——那不過是死亡的個體。我們無法弄清楚死亡原因,也無法確定死亡之地是否是發現化石之地。雖然,他們的壽命相對於今天的人類要短得多。但是,直到一個世紀以前,法國人的平均壽命還只有48歲!

史前時期的食物琳琅滿目,可能比今天的我們更有機吧:當日特供肉類,來自天然生長的動

物,全散養認證的禽類、非轉基因漿果,還有永遠野生養殖的魚等。當然,人生並不都這般美好,資源匱乏、氣候糟糕的時節間或來到,意外事件也時有發生。但我們可肯定,史前生活沒你想象的可怕!

冰河時期與猛獁象

在所有不可思議的史前動物中,沒有什麼比猛獁象更雄壯的動物了!

可惜,它們過早地離開了我們——全怪氣候變暖。

那時候的歐洲仍是不毛之地,猛獁象的日子卻過得怡然自得。當時,廣袤的冰層覆蓋了這片大陸。“過冬服”已不足以抵禦這樣的氣候,動物們全都換上了“冰川服”。簡單盤點一下,這樣的動物有高鼻羚羊、馴鹿、披毛犀,還有因體毛不夠穿著獵物皮毛的尼安德特人,以及猛獁象。

猛獁象與一般動物全然不同:厚厚的脂肪層和面板,再加上由長毛構成的濃厚皮毛,保護它不被寒冷侵擾。這是最高級別的獨立防寒保護,不過,猛獁象為了適應環境,還使出了終極一招:它進化出了肛門瓣,用來堵住並且保護自己的同名孔穴。在此基礎上,若再添上碩大的長牙和遠超所有現代象的“XXL號超大體型,一個雄偉的史前巨獸就出爐了。他們的基本需求不高,無非是在一望無際的白色冰封荒原上,舉著鼻子,快活地散步。

接下來就輪到作者出手了:他要用寥寥數行字,推翻有關史前時期流傳最廣的謬論之一。

請在眼前勾畫出一頭長毛象——請在它旁邊留點地方,再放下一頭非洲象。好了,想象出來了嗎?猛獁象的耳朵更小,尾巴也更短,不過這都不要緊。兩頭象的鼻子倒是差不多,長度至少得觸及地面。猛獁象體型更圓,體積更龐大。而完成這幅肖像畫還需最後一筆,這一筆出人意料,定能讓你大吃一驚,顛覆你心中的固有形象。注意了:長毛象和非洲象一樣高!是的,我們這位渾身是毛的朋友的身高並沒有超出非洲象一倍。又一個謎團終結了——長毛象不是巨大無比的怪獸。

但是可以告訴你在這個大家族中,最高的是松花江猛獁象,肩隆高度超過5米,相比之下,非洲象與長毛象只有3米左右。松花江猛獁象生活在約30萬年前的亞洲中部,比尼安德特人存在的時間略早一點。

既然我們說到了環境,就順著這個話題說到底吧。在流行的形象中,猛獁象被刻畫為一個巨物(這一點是錯誤的),其所處環境是一片白雪皚皚、幾乎寸草不生的冰原。而事實證明,當時寒冷的環境是能夠養活猛獁象的——它每天需要消耗約200千克植物,如果土壤真的永恆埋於冰雪之下,怎麼能有植物供它?

真是情況是,猛獁象生活在一片綿延歐亞大陸中部與南部的廣袤土地,基至可以叫作猛獁象草原。

那裡的標誌性植被缺乏禾本植物,但包含許多草本植物、灌木和數種喬木。生活在那裡的

巨型動物中不乏大型食草動物。“猛獁象草原”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地方,草木豐茂,動物成群。說到底,猛獁象並不是“巨獸”,但它在史前如此重要,值得我們大說特說。

在地球45億年的變遷進化史中,人們想了解這麼久遠的事實,只能依靠化石。但是發現化石或存有化石大都是偶遇,所以會有許多誤傳和錯誤。可是這並不妨礙我們熱愛探索和追求真相。

好了,今天就分享在這裡了。明天見

11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你所知道的最奇怪的外星文明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