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我們可以根據德雷克方程推斷出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方程中的每一個變數目前都是未知數,但這些未知數代表的是擁有無線電的地外文明的數量

恆星形成的平均速度

恆星擁有行星的比例(我們開始意識到這是個相當大的比例)

每個星系中類地行星的數量

有生命進化可居住行星比例

演化出高智生物行星(類地行星)的比例

高智生物傳送無線電訊號的比例

這些文明一直以來向宇宙空間發射訊號的時長

如果你現在正關注外太空生命但並非高智慧生命,你可以忽略最後兩個問題。

對此還存在很多猜測,但為了找點樂子,我要嘗試一下。

德雷克最初的認為恆星形成率為每年一顆,我同意這一點。

他認為只百分之二十或一半的恆星有行星環繞,但我認為這個比例應該更高,大約百分之八十(甚至這個比例可能都偏低)。

剩下的結論都只會是科學猜測了。

德雷克預測1-5的行星能夠孕育生命,我則贊成2

德雷克接下來預測上述行星中100%存在生命,我同意

然後他認為所有存在生命的行星都會發展出高階生物。我認為從單細胞生物進化到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算是一次巨大的飛躍,因此我的結論是擁有高階生物的行星約為10%,這個比例可能仍然偏高。

最後,排在末尾的兩個問題我得不出答案,因此我選擇接受德雷克公開發表的五十年之久的數值(20%能夠使用無線電交流,且一種文明可以存在1000-100,000,000年{下一步我會將該數字最低值設為5000年})

將我們得到的數字連起來

N=1 X 0.8 X 2 X 1 X 0.1 X 0.2 X 5000 =

在我們的“光錐”範圍之內,有16顆行星擁有高智慧生命,我們應該可以有能力探測到這些外星高智慧生物。

如果你僅僅在找存在生命的行星(正如問題所提出的),那麼你需要估計生命已經出現在該恆星上的時間,而不是一種高智慧文明的壽命,我打算取一個大點的數,即10,000,000年

N=1 X 0.8 X 2 X 1 X 10,000,000

在我們的“光錐”範圍之內,有六千萬顆行星上存在某種形式的生命

最後一個預測則偏離了德雷克方程,就連德雷克自己都說過,他的方程只適合用於思考。

就個人而言,我相信宇宙中生命是普遍存在的,即便我們無法發現它們。

當我30年前開始教授人類大歷史時,大多數科學家似乎都十分確信生命極其罕見。極有可能只有地球才存在生命。但隨著科學的不斷髮展,如今我覺得大部分的天體生物學家,即研究宇宙中生命存在可能性的科學家們會猜想宇宙中其實遍佈生命--最起碼是細菌形態的生命。我們之所以無法確切地知道這些,是因為尚未在任何地方發現生命。

確切造成這一觀念轉變的原因有三個:首先,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宇航員們瞭解到瞭如何探測圍繞其它恆星旋轉的行星,現如今我們已知大部分恆星都有自己的類太陽系,因此我們自己的銀河星系中就可能會存在幾十億個與地球十分顯相似的行星,因而可能會有許多地方都存在生命。其二,在我們自己的行星—地球上,生命在地球形成後迅速出現。這似乎意味著無論哪裡存在“金鳳花環境”(宜居帶),生命就會冒出來。

最後,我們如今已經發現有細菌在極為嚴酷的環境中也可以生存,在滾燙的熱泉中,獲市岩石內,甚至得知它們可以短暫在太空之旅中存活。因此,它們的生命力遠比我們之前想象的要強大的多。不過那些只是細菌,大個兒的像人類這樣的生物可能還是比較稀少。畢竟地球上僅過了上億年就出現了首批細菌,但第一批如三葉蟲和蠕蟲一類的大型生物出現則足足過了三十億年。所以說,能夠找到像人類一樣的生物這樣的機會依然十分渺茫。還有我們願意同他們見面嗎?如果願意,那麼他們有可能會比我們強大的多,因而會像我們對待雞,羊這類家畜一樣對待我們,那可不是個好主意!

FY: sissimine

12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平行宇宙理論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