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科學>

#科學燃計劃#?

石油是由動物屍體腐爛變成的,這個理論已經被我們接受並廣為流傳。然而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試著科普追問一下,沒準問著問著,就成了一個恐怖故事。

眾所周知,石油是我們生活必不可少的資源,是現代工業的“血液”。而石油又是一種不可再生資源,可以想象,沒了石油,現代生活分分鐘停擺,你的汽車還沒毛驢好使。所以,很多國家為了爭奪石油資源大打出手,比如我們熟知的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等,可見石油對一個國家的重要程度。

那麼,我們要問問,石油是怎麼生成的?地球上有多少石油?

大多數地質學家認為,石油是古代有機物透過漫長的壓縮和加熱後逐漸形成的,其生成周期至少需要200萬年;而其儲量,估計為1.688萬億桶,這種說法被教科書採納並廣泛傳播。

那麼問題就來了,要生成這麼巨量的石油,究竟要死多少生物才行?科學家估計,生成石油的“油母質”大約有10的16次方噸,是全球現生活著的生命體有機物總量的一萬倍,遠遠大於地球上有史以來生物的碳總和。也就是說,全球所有生物死一萬次的物質量一滴不漏全部轉化,才能形成地球目前的石油規模,而且還必須大規模的同時死亡和深埋才行。畢竟古代死了這麼多人並土葬,也沒見誰變成石油。所以,讓生物大規模同時死亡,怎麼可能?誰能做到?

也許有人會說,兩億多年前地球遍佈恐龍和大量植物,而6500萬年前一次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和植物全死了,經過漫長的演變,就有了我們今天的石油。

那麼,問題又來了。您不覺得這很巧嗎?巧得匪夷所思!但凡恐龍的數量不足,死得不夠快不夠多,埋得不夠深不夠好,人類今天就沒有石油用。

是不是專門為人類設計好的?而且還設計得特別精準!那麼,問題又又又來了,人類究竟是上帝的寵兒?還是外星人培養皿中的細菌?我覺得多半是後者!地球是培養皿,石油是營養液,恐龍是形成營養液的中間產品。

是不是細思極恐?!

15
  • mRNA疫苗可誘導對SARS-CoV-2及其多種擔憂的變體的持久免疫記憶
  • 為什麼要雌雄交配才能夠產生後代,同性為什麼無法生育後代呢?